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求荊楚文化的具體介紹

求荊楚文化的具體介紹

荊楚文化簡介

荊楚文化,以楚國和楚人命名,是從周代到春秋時期興起於江漢盆地的壹種地域文化。

荊楚部落的崛起

楚國,又名荊楚,為什麽春秋時期這個國家叫“楚”?“楚”原是壹種灌木的名稱,又名“荊”,在南方江漢盆地的山林中十分常見。可以做柴火等用途,人離不開它。所以早在商代,北方中原人就用荊楚來指代江漢盆地的南方地區和南方部落,比如《詩經》中就有“維女荊楚居南國”的說法。但構成楚人主體的並不是江漢谷的土著,而是原本生活在北方的祝融部落(楚人以祝融為祖先)的壹個分支。這個部落遷到江漢谷,不斷與周圍土著(九黎、三苗後裔)融合,發展成為強大的荊楚氏族。

荊楚部落在與北方商朝的對抗中也吸收了先進的商文化,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周朝初年,投靠周王的荊楚人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從而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從春秋時期開始,楚國迅速強大,特別是在楚莊王,楚國吞並了周圍的許多小國,成為壹個大國。

先抑後揚的楚文化。

楚是壹個歷史上的地域概念,以整個湖北、湘北為中心,並有壹定程度的擴張。當北方的炎黃部落在創造中原文明時,南方的九黎部落也在江漢盆地崛起,創造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早期楚文化。但之後隨著九黎部落被炎黃部落擊敗,以及後期更強大的中原部落對三苗部落的征服,楚文化逐漸衰落。楚文化和中原落後的另壹個原因是江漢谷地多山的水澤,氏族和部落不能像中原那樣迅速地從采集、漁獵轉變為農牧業。生產力的這種緩慢發展相應地限制了文化的發展速度。因此,當北方出現夏商等奴隸制國家時,南方的楚國還停留在原始的宗法社會,分散的氏族和部落不斷受到中原勢力的壓迫和征服。但正是在這種延續了數千年的蠻荒背景下,楚族及其後續的楚國才逐漸孕育發展,成為當時中國南方部落融合的中心。楚人憑借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位置,將中原文化與南方本土文化相結合,創造了獨特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辭》

“楚辭”這個名稱起源於西漢。它有兩層含義:壹是詩體名稱,是指戰國末期屈原等楚詩人在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的基礎上創造的壹種詩歌載體;二是詩集的名字。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後人模擬的作品,被西漢劉向收藏,定名為《楚辭》。由於屈原是楚辭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在質和量上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後人提到楚辭無壹例外都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而且往往是以“騷”或“離騷”來指代。

楚辭的產生離不開楚地獨特的民俗風情。在江漢水鄉,民間巫術盛行,地方習俗仍崇拜歌舞,有別於中原的楚民歌在這壹帶流傳已久。這些因素是楚辭產生的基礎。《詩經》是周初至春秋中期的民歌集,雖然廣泛收集了500多年,但幾乎沒有楚國的民歌(可能是因為楚國壹直被中原王朝視為蠻夷,楚國方言很難被中原人接受等原因。),但僅從各方典籍中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楚辭來看,其內涵豐富,敘事抒情極其浪漫,對楚辭的影響深遠。

楚辭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後來的漢賦有更直接的影響。“寫楚語,寫楚音,集楚地,制楚名器”,與其他楚文化精華壹起,構築了瑰麗奇特的楚文化。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楚文化和荊楚文化屬於同壹個概念,都是指楚人和楚國創造並長期沈澱下來的文化實體和形式。這裏說的是同壹個概念,因為歷史上沒有荊楚之分。荊、楚或荊楚、作為壹個特定的稱謂,沿襲了三千多年。如《詩·商賦·顏屋》說:“魏女荊楚,居江南。”這裏是“荊楚”的合稱,荊在前,楚在後。竹書編年史說:“王召十六年,靜初伐。”這裏是的合稱,楚在前,荊在後。據《春秋》記載,魯莊公(693-661)以前稱荊,自元年(659-627)改稱楚。從這個角度看,荊或楚,荊楚或合起來說,意思是壹樣的,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經:“楚目也,從刑之聲。”處士:“叢木葉,壹個葉靜。”就這樣,荊山、荊楚、荊州、荊楚被統壹起來,形成了壹個系統完整的概念。故唐宋時孔《春秋正義與左傳》曰:“荊與楚為二,故以為國名也為二。”沈括的《孟茜筆談》也說:“荊即楚,楚也是的別名。”至此,荊楚已成約定俗成,成為楚民族、楚國和荊楚地區的獨特稱謂。當然歷史上也有其他說法,比如《詩經·商朝》中毛的傳說:“荊楚亦荊州之楚國。”再如顏師古在《漢書·高第紀》中的註:“秦莊姓楚,故改之。”但無論哪種說法,荊楚早已合二為壹,永遠不可能完全割裂。作為楚人創造的文化,在荊楚傳承了很久,當然叫楚文化或者荊楚文化。認為楚文化專指楚國文化,荊楚文化指從古至今的荊楚地區文化,即泛指楚文化和這裏所有的時空文化,顯然是不科學的。文化是傳承的,起源是變化的,涓涓細流。楚國雖亡,文化不亡。今天,我們追根溯源,觀其流,察其流,探其源,從時空的角度研究荊楚文化,努力為現代文明建設服務。這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但不能說這就是荊楚文化本身。楚文化或荊楚文化是壹種獨立的文化形態,有其自身的內涵和屬性,有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科學體系。我們不能把荊楚地區任何時期的文化都稱為楚文化或荊楚文化。

楚文化或荊楚文化的內涵可以從目前大家習慣接受的角度來概括,可以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社會制度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這種概括只是羅列了荊楚文化大致涵蓋的內容,從未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荊楚文化的本質意蘊。

在楚的物質文化中,應該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貨幣、城市和交通。在農業方面,主要體現在各種農具的發明和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發展,耕地的擴大以及糧食作物和農副產品的開發。楚國是南方農業大國,鐵制農具先進,水利發達,是楚國農業的兩大特色。“楚天下大國也。.....地方五千裏,甲胄百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十年供養霸王。這也是“戰國政策,楚策我”,這是歷史的民意,反映了楚國農業發展的豐碩成果。楚國的手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青銅器、鑄鐵、絲織、漆器、竹木制品、建築、造船和支線制造等方面。其中尤以漆器業和絲織業最為突出,可以說達到了當時古代世界生產力水平的頂峰,其出土器物至今為世人所傾倒。楚國歷來重視商業,所以它的商業成就卓著。其產品不僅遠銷全國各地,還遠銷中亞和東南亞。隨著商品流通的擴大,貨幣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銅幣,還有金銀幣。從出土的情況來看,已知的先秦金銀幣都屬於楚。楚國城市眾多,水陸交通四通八達。這壹切都屬於楚人物質文化的基本內容,用高爾基的話來說就是“迅速掌握自然力量,為自己創造壹個‘第二自然’”,顯示了楚人的勇氣和智慧。“第二自然”是楚人在長期鬥爭中創造的物質文化。物質文化不僅可以在文獻記載中找到,也可以在考古發掘中找到。由於20世紀60、70年代後楚出土了大量文物,有學者提出了“考古意義上的楚文化”、“考古文物所體現的主要是物質文化”的概念,張編著了“楚文化誌”的概念。文物實際上是文化活動的結晶,不僅反映了楚人的物質文化成就,也反映了楚人的精神文化面貌。兩者密不可分。

荊楚文化的八大內涵

1,顏地神農文化。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顏地神農的主要活動區,有許多民俗文化遺址。炎帝神農在這裏嘗遍天下草藥,為百姓治病,發明農業,教人種地。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誌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的過渡。

2.楚國的歷史與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之壹,在八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就。楚獨特的青銅鑄造技術,領袖人物的絲綢刺繡技術,精美的漆器制造技術,深邃的哲理,汪洋恣意的散文,絕色的辭賦,五音的音樂,袖起腰彎的舞蹈,奇形怪狀的藝術,都是非常寶貴的文化瑰寶。

3.秦漢文化。秦漢時期的湖北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壹。雲夢顧澤、睡虎地、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也是魏、蜀、吳盤根錯節、爭奪激烈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結盟和鬥爭錯綜復雜,驚心動魄。古龍中、赤壁、武林、長阪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4.清江巴圖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巴人的後裔。熱情、樸實、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族優秀的民族品質。其婚喪習俗、歌舞音樂、衣食住行,構成了清江巴圖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蘊藏著豐富的巴圖文化,這裏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區域。

5.名山古剎文化。湖北有許多著名的古剎,形成了獨特的著名古剎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武當文化。此外,京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嶽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寺、漢陽歸元寺、武昌保通寺、荊州天星寺、武昌長春寺等眾多著名古剎,以及鐘祥明仙陵,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6.長江三峽文化。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世界最著名的峽谷之壹,世界著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隨著三峽工程的蓄水發電和圓滿建成,其舉世聞名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說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人情,形成了壹個具有濃郁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構成了三峽文化的鮮明特色。

7.江城武漢文化。武漢位於兩江交匯處,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早在商周時期,這裏就是連接南方與中原的戰略據點。以商代盤龍城為標誌,武漢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有3500多年的歷史。明清以後,武漢逐漸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成為近代中國制造業中心和重要的工業基地之壹。在近代歷史上,武漢曾壹度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江城武漢作為中國中部特大城市和區域經濟中心,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8.現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打響了清朝的心臟第壹槍,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壹個封建王朝,結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家、仁人誌士功不可沒。以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為標誌,形成了湖北武漢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文化內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董、、陳潭秋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武漢創建了* * *生產集團。壹系列革命活動、革命事跡、革命遺址等。“二·二七”大罷工、武昌農學院、“八·七”會議、黃麻起義、鄂豫皖湘西革命根據地、八路軍辦事處、武漢保衛戰、新四軍司令部、中原突圍、劉鄧軍挺進大別山等,構成了湖北近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極其寶貴的革命文化資源。荊楚文化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時空的巨大穿透力和影響力,是我們建設先進文化、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是古楚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雙重視角審視荊楚文化的發展軌跡,可以進壹步發現,它在以下五個方面具有創新性特征,是今天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精神遺產。

壹是“藍道”的創業精神;

二是“富逸歸夏”的開放精神;

第三,“壹鳴驚人”的創新精神;

四是“根深蒂固,難以遷徙”的愛國精神;

第五,“止戰而用之”的和諧精神。

荊楚文化的這些創新特征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優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資源。

  • 上一篇:民間藝術的特征
  • 下一篇:他曾壹手捧紅趙本山,如今卻和趙本山反目成仇,圈中對頭無數,他是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