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七月半潮汕節慶民俗活動。

七月半潮汕節慶民俗活動。

中秋節是漢族人祭祀祖先的節日。古稱“中原”,原為道教所名。在潮汕,這個節日的所有活動都與道教無關。很少有人叫它“中秋節”,但他們都叫它“七月半”,因為這個節日在7月15日。

潮汕七月半的節慶活動,圍繞著祭祖。據清代地方誌記載,最詳細的是乾隆撰寫的《普寧縣誌》:“常言道,祖先歸魂,鹹衣酒薦,雖窮,不敢缺。”這個節日比其他節日更隆重,祭祀時壹定要準備好衣服。或者是因為7月份暑熱已過,季節變換,需要換衣防寒,這和所謂的“七月流火,九月衣”(《詩經》七月)是壹個意思。在普通家庭,祭祖是在家裏的公廳舉行的;富人家,則先拜廟,提前作“蘭盆會”(乾隆(揭陽縣誌))。

盆景是新年重要的佛教儀式之壹。根據《蘭盆經》記載,佛教弟子穆的母親不信佛,死後被送入阿碧地獄。穆建蓮成了羅漢果。眼看著母親在餓鬼中受苦,他不忍。他用自己的魔法給他媽媽送去食物。沒想到,食物還沒到她嘴邊就變成了炭火。我很難過,我祈求佛祖超度。7月15日,眾僧入定修行成功,佛祖指示穆建蓮設立夢蘭盆,以各種瓜果食糧祭祀十僧,以其法解脫其母。木從廉照佛說的做了,真的把母親從餓鬼路上解脫了。佛陀也要求弟子以目連為榜樣,為在世的父母增加幸福,延長壽命,享受往生父母的分別。就這樣,最終形成了蘭花社的佛教元旦儀式。《蘭盆佛經》的故事和中華民族的孝道是合拍的。從梁朝開始,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木蓮救母的故事也逐漸中國化,家喻戶曉。宋元以後,盆景逐漸由孝改為祭鬼。據嘉慶《澄海縣誌》記載,七月半,“各寺僧築壺時必誦經書,夜間營於焰口供養,水燈照鬼”,禮儀性質已變。揭陽、惠來、潮陽、南澳等縣仍以玉蘭本社祭祖的方式保留佛教的本義。

潮汕的鬼節不固定在七月半。從七月初和七月末開始,每個鄉鎮都有幫助孤兒和鬼魂的祭祀活動,俗稱“石鼓”或“普渡”。這也是蘭會所的壹種變相。

甘龍的《普寧縣誌》記載了該縣七月半的壹個獨特習俗:“農民把竹子和紙錢放在田裏,以祈求山谷。”這個習俗要麽是祭拜米神。

  • 上一篇:art的形容詞
  • 下一篇:碎玉要用什麽膠來接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