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蒲公山文化

蒲公山文化

地理位置特殊的普公山,是當時七州八十多個縣的豫皖人民的聖地。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人們去遠足,男女老少在重陽節這天紛紛爬山。最近“牛衣古柳賣黃瓜”的懷舊,聽著“黃昏雨聲呼嘯”的鳥鳴,被“松間沙路幹凈無泥”的清新所浸透,爬上山頂,看朝陽的雲海,看普山的晚霞,野餐篝火,漁舟唱晚。多麽榮幸啊!

千百年來,普公山廟會在農歷三月初三規模最大。中國傳統的三月三廟會是慶祝道教尊崇的王母娘娘生日的大型民間活動。這壹天,玉帝和天上的王母娘娘舉行盛大的蟠桃會,招待各界神仙。在世界各地道教聖地的三十六洞和七十二福地也將舉行慶祝活動,以顯示人和天壹起快樂,互相享受。明代以前,蒲山是紀念蒲公仁去世的廟會,也是農歷三月初三。明代神道教盛行,蒲公祭日改為三月三廟會,蒲公廟改為道教尊崇的真武祠堂。在會議當天,成千上萬的山民從方圓,包括光州、黃州、六安、信陽、周琛、潁州、汝州和蔡州,湧向普公山。據史料記載,最多時壹天有十幾萬人次。無論信佛、道、儒,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如火如荼,匯聚在西州古城。直到今天的相遇,道路和小路依然彼此靠近,人們開始沿著幾條蜿蜒崎嶇的山路慢慢前行。有賣瓜果飲料的小販,也有沿路小路的香蠟紙槍。各種玉器古董,神佛的佩戴,兒童的長壽鎖,成人的絲帶,五顏六色,熱鬧非凡。有句順口溜說:普公山上有座廟。小廟雖比山小,壹撮神泉可治百病,普公千秋惠今人。

大別山余脈普公山,面積4平方公裏,最高海拔149.3米。它位於河南隰縣城南4公裏的淮河南岸,四面淮水,雲蒸霞蔚,倒映青山,金光閃閃,又名富光山、付逸山。相傳唐朝時,有壹位名叫普普的道士隱居在此山中,采藥煉丹,懸壺濟世。他的美德受到所有人的欽佩。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座山改名為普公山。公元1080年農歷正月,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為團練助理員,途經光州(北宋普公山屬光州),曾在此遊覽。《河南通誌》載:“蘇東坡為東南第壹峰。”明代,該碑被譽為“東南第壹峰”。幾千年來,農歷三月初三的普公山廟會規模相當大,方圓數百裏外的人都來許願。屆時,山山水水,川流不息,熙熙攘攘。阿明詩人夏雲有壹首贊美雲的詩:“蒲山折回枕中,流入淮河,疊翠青山。疑是芙蓉初斷,元氣未收。”

  • 上一篇:2020年流行什麽裝修風格?
  • 下一篇:燃氣蒸汽鍋爐有哪些優點和技術性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