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於生鮮的引流邏輯。生鮮是所有產品中互聯網滲透率最低的品類,有著鮮明的剛需和高頻的特點,但也有著脆弱性和保障短兩大致命缺陷。新鮮的切入,標準產品的跟進,成為社區團購平臺產品布局的唯壹節奏。
3.基於場景的需求邏輯。傳統實體店是人找貨的邏輯,社區團購是人找人的邏輯。商品和人之間的紐帶是“場”。場景是需求的基礎,是產品選擇的基礎。
4.基於圖形的顯示邏輯。實體店是實物展示的標準原則,所見即所得給用戶帶來優秀的體驗,但付出的代價是高成本。每瓶水,每包紙巾都要分攤房租,水電費,理貨費。
5.基於組長的推薦邏輯。Z時代,歡迎推薦,拒絕銷售,團長成為零售的接觸點。這種分布式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形成了密度站點,像毛細血管壹樣向用戶推廣產品,完成鏈接,及時處理售後。
商鋪和社區融為壹體,同時連接線上互聯網。三者始終屬於壹個閉環鏈條,也就是說線下、線上、社群形成三位壹體。
6.基於到店的自提邏輯。如果說JD.COM叫快遞電商,那麽美團優化、購物多、繁榮優化都可以叫自我推廣電商。點亮最後500米,不送貨到家,甚至犧牲用戶體驗來降低績效成本,是社群團購模式的顯著特點。
在成本、效率、體驗的鐵三角中,只有社區團購做到了成本的極致。即使大廠平臺不補貼,社區團購產品的價格也應該低於社區團購和直播。
7.基於預售的期貨邏輯。不是為了賣,而是為了賣;賣的不是現貨,是期貨。資金流和物流是分離的,用戶付款的時候貨物還在供應鏈倉庫裏。更低的性價比,更高效的修飾交易。
8.基於集中分配的交付邏輯。商品分兩種,壹種適合壹代人,壹種不適合壹代人。壹個適合托運的產品,特點是價值高、體積小、重量輕、易於快遞,是傳統的電商發貨方式。不適合壹對壹配送的商品,價值低,體積大,重量重,不容易快遞,適合集中配送。這就是社區團購的投放方式。
9.基於溫度的社會邏輯。跌跌撞撞的工廠終將為魯莽付出代價,重拾人頭價值才是解決之道。
社群背後的邏輯是社會化。沒有團長的生意不叫社區團購,沒有溫度的交易不叫社區電商。
目前社區團購最大的矛盾不是大廠平臺之間的沖突,也不是資本平臺和地方平臺之間的博弈,而是平臺和頭部之間的流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