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管理只關註制度、規範、技術、法律等理性經濟因素。很少關註人性、人文、企業文化等社會層面。所以很難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團隊凝聚力。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在1954的代表作《管理實踐》中首次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隨後他又提出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思想。德魯克認為:工作只有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所以“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壹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會被忽視。所以管理者要通過目標來管理下屬。組織的高層管理者在確定組織目標時,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分解,使之變成各個部門和個人的子目標。管理者要根據子目標的完成情況,對下屬進行考核、評估和獎懲。
。與傳統的管理方法相比,目標管理具有鮮明的特點,可以概括為:
l、重視人的因素
目標管理是壹種參與式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壹種將個人需求與組織目標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尊重、依賴和支持,下屬在致力於自己的目標並得到授權後是自覺的、獨立的、自主的。
2.建立目標鏈和目標體系。
目標管理通過專門設計的流程將組織的總體目標逐級分解,並轉化為每個單位和員工的子目標。從組織目標到業務單元目標,再到部門目標,最後到個人目標。在目標分解過程中,權、責、利清晰對稱。這些目標方向壹致,環環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協調統壹的目標體系。只有每個人完成了自己的子目標,整個企業的總目標才能完成。
3.註重結果
目標管理始於目標的制定,止於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工作業績是評價目標完成程度的標準,是人員考核和評獎的依據,是評價管理績效的唯壹標誌。至於實現目標的具體過程、途徑和方法,上級並不過多幹涉。所以在目標管理體系下,監督的要素很少,但是控制目標實現的能力很強。
目標管理的特點:
(1)員工參與管理:目標管理是員工參與管理的壹種形式,由上級和下級輪流決定。
(2)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目標管理的基本精神是自我管理。目標的實施是由負責目標的人進行的,通過自己的監督和測量,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達到目標。
(3)重視自我評價:目標管理強調對工作中的成績、缺點和錯誤進行自我比較和總結,定期自查自糾,不斷提高效率。
(4)註重結果:目標管理側重於工作成效的評價,根據員工的實際貢獻如實評價壹個人,使評價更具建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