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獻祭是為了尋求神或祖先的祝福。祭祀結束後,人們應該分別得到“祝福”和“回歸幸福”的供品。
古書上常說,人的“五福”是:長壽、富貴、健康、節操、終壽。
“福”字的演變
“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早期文字具有象形字和強象形字的特點。甲骨文中的“福”字是壹組字,與祭祀、祈禱有關。此時在字形設計中,“符”表示“祭”,“酉”表示“酒壇”,而類似於雙手的構型則代表巫師向壇上獻酒。
與甲骨文相比,金文時期“福”字的圖形元素相對弱化,構詞相對統壹。此時的“福”字已經省略了雙手,但主要的表意“指”和“酉”仍然保留。
篆書早期,“符”的結構進壹步簡化和穩定,筆畫變得圓潤,“方塊字”的結構更加明顯。從此“遊”字被誤傳為“易”字。同時,“易”是“滿”的意思。當與“施”字結合時,它意味著裝滿祭品以崇拜祖先或神並祈求庇護。
隸書時期,與小篆相比,韓立的“符”子結構保持不變,但書寫方便性略有不同,字體變得方方正正。在“符”字中,“方”中的“口”、“天”字有明顯的拉直,而“時”字略有變形,為楷書“符”字奠定了基礎。
楷書對韓立的改進表現在挑波的收斂和角度的轉折。楷書的“福”字繼承了隸書的形制,但“口”字和“田”字本來是兩筆書寫,上橫右豎連在壹起,成了橫鉤。“是”字變化很大,表現在橫線變小了,整體“福”字左邊比右邊窄,更有利於書寫。
在這個“福”字裏,古人祈求土地來滿足衣食的需求和得到神靈保佑的願望。後人通過“貼福”、“祈福”等方式表達對平安幸福的渴望,祈求生活順利健康。
擴展數據
相傳“福”字貼於周朝。封神時,把妻子葉封為窮神,並告訴她不能去有“福”字的地方,所以人們會貼“福”字,以防止窮神。
中國也有悠久的倒掛福字歷史,關於這方面的傳說很多。
據說和朱元璋有關,說朱元璋讓人貼“福”字。有家人不識字,倒著貼,朱元璋大怒。這時,馬皇後說,這種落後的張貼意味著“祝福”,所以這家人不僅免除了懲罰,而且還得到了獎勵。
據作家馮驥才考證,在民間傳統中,有兩個地方出現了“倒掛”二字。壹個在水箱和土盒上,土盒也是裝垃圾的盒子。這兩個地方的東西都得從裏面倒出來。為了避免傾倒祝福,“福”字貼反了,意思是“福在此”。
另壹個地方是在家裏的櫃子上。櫃子是存放東西的地方,但它是壹個祝福的詞,意思是幸福(也是財富)壹直來到家裏,房子和櫃子。
禁止在大門上倒貼福字。大門上的福字是“迎福”、“納福”的意思,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是壹個莊嚴肅穆的地方。貼的祝福詞壹定要莊重大方,所以要貼對。把門上的福字倒過來會頭重腳輕,很不尊重人。
百度百科-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