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於光遠譯,人民出版社,1984。
13,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出版社,1990。
14,丹皮爾:科學史,商務印書館,1975。
15,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查如強、邱仁宗譯,科學出版社,1986。
16,波普爾:猜想與反駁,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17,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18,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19,理發師:科學與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0.默頓:《17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1,林德宏:《科學思想史》,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2.吳國盛·艾德。科學思想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3.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的現象學》,商務印書館,2001版。
24.裏科:《詮釋學與人文》,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5.福柯:知識考古學,北京三聯書店,1998版。
26.哈貝馬斯: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和科學,林雪出版社,1999。
27.巴裏·巴恩斯:《科學知識與社會學理論》,陸旭東譯,東方出版社,2001版。
28.巴裏·巴恩斯:《局外人看科學》,陸旭東譯,東方出版社,2001版。
29.大衛·布魯爾:《知識與社會圖像》,艾燕譯,東方出版社,2001版。
30.卡琳·諾爾-塞蒂娜:《制造知識:建構主義和科學語境》,王善波等譯。,東方出版社,2001版。
31,邁克爾·馬爾凱:科學與知識社會學,譯。林等。,東方出版社,2001版。
32.拉瓦雷等:《具體心智:認知科學與人類經驗》,英文版1991。
布魯諾·拉圖爾和史蒂夫·沃爾加:《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社會建構》,張博林和刁曉譯,東方出版社,2004年。
34.史蒂文·科爾:《科學的制造》,林王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版。
35.[美]默頓:《科學社會學——理論與經驗的研究》,商務印書館,2003年。
36.【英】伯納德:科學的社會功能,商務版1986。
37.約瑟夫·本·大衛:科學家在社會中的作用,四川人民1988版。
38.[美]科爾:《科學中的社會分層》,華夏1989版。
39.【美】鶴:隱形學院,華夏1988版。
40.[美]加斯頓:《科學的社會運作》,光明日報,1988。
41,理發師:科學與社會秩序,三聯1991版。
42.【美】D·普萊斯:小科學與大科學世界科學社。
43、【美】祖克曼:《科學的精英》,商務1979版。
44.[美]丹尼爾·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商務1984版。
45.[法]拉圖爾:科學在行動:如何追隨社會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東方出版社,2005。
46.馬利平:《哲學文化視野中的科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47.查默斯:“什麽是科學?”,商務1982版。
48.馬利平:《科學技術與社會導論》,人民出版社,2001版。
49.E.F .舒馬赫:小即是美,商務1985版。
50.約翰·齊曼:《技術創新的進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51.約翰·齊曼:《真正的科學:它是什麽,它意味著什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52.巴裏布衣納:《封閉循環——自然、人與技術》,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3.安德魯·芬伯格:《技術批判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54.斯蒂芬·貝斯特:《後現代轉向》,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55.帕特裏克·伯特:《二十世紀的社會理論》,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
56.黃順基:《論科技革命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57.黃舜基:《新科技革命與中國現代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
58.尹登祥:《科學、技術與社會導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