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2012霍桑的實驗主要發現了什麽?

2012霍桑的實驗主要發現了什麽?

從1924到1932,霍桑的實驗持續了9年。1933,梅奧發表了《工業文明中的社會問題》,總結了實驗並提出了壹系列理論:

1,社會人理論

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代表的傳統管理理論認為,人是為了經濟利益而工作的,所以金錢是激發勞動者積極性的唯壹動力,所以傳統管理理論也被稱為“經濟人”理論。霍桑的實驗表明,經濟因素只是第二位的,社會交往、他人的認同、對某個社會群體的歸屬感等社會心理因素才是決定人的工作積極性的第壹位的因素,因此梅奧的管理理論也被稱為“人際關系”

2.士氣理論

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代表的傳統管理理論認為,工作效率取決於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條件,管理者應重視行動分析、工具設計、改善條件、系統管理等。霍桑的實驗表明,心理需求的滿足,如工人的滿意度,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而工作方法、工作條件等物理因素只是第二位的。

3.非正式群體理論

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代表的傳統管理理論認為,必須建立嚴格完善的管理制度,盡可能避免勞動者在工作場所的非工作接觸,因為這不僅不產生經濟效益,還會降低工作效率。霍桑的實驗表明,正式工作群體中存在自發的非正式群體,他們有自己的規範和維護規範的方法,對成員的影響力要大得多,管理者不能只關註正式群體而忽視或輕視他們。

4、人際領導理論。

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代表的傳統管理理論認為,管理者是規範的制定者和監督者。霍桑的實驗表明,必須有新的人際關系領導者,他們能夠理解工人合乎邏輯和不合邏輯的行為,善於聽取意見和溝通,從而理解工人的感受,並培養壹種在正式群體的經濟需求和非正式群體的社會需求之間保持平衡的能力。總之,霍桑的實驗表明,人不是經濟人,而是社會人,不是只知道掙錢的孤立個體,而是壹定社會關系中的群體成員。個人物質利益在調動工作積極性方面只是次要意義,良好的群體人際關系才是調動工作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梅奧的理論也被稱為“人際關系理論”或“社會人理論”

  • 上一篇:石家莊哪裏有玻璃瓶裝蜂蜜,1-5斤?
  • 下一篇:簡約日式兩居室小戶型裝修策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