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立春有哪些民俗?

立春有哪些民俗?

初春的傳統習俗:

1,咬春

在“立春”這壹天,中國人習慣吃蘿蔔、生姜、洋蔥和面包,這被稱為“咬春”。但各地風俗不同有不同表現,南方流行吃春卷。在“立春”這壹天,中國人吃的另壹種食物是蘿蔔。因為蘿蔔味辣,意思是古人“咬草根,無所不能。”

2.春節

在春天開始的時候迎接春天也是壹種傳統習俗。在立春的舊習俗中,前壹天,兩位藝術家戴上絲帶,沿街高喊“春天來了”,這是“預示春天”的傳統方式。立春後,人們喜歡在春天外出春遊,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3、彈簧

“打春”就是“鞭打春牛”來“催耕”。春牛可分為紙牛和泥牛。假扮莽神的人用紅綾包裹的鞭子抽打春牛三次,意為“抽打春牛”,意為趕走春牛的懶惰,督促人們在春回大地時趕緊種地。

4.戴春雞

戴春雞是陜西銅川人民的古老習俗。每年的立春日,母親都會用布做壹只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孩子的帽子上,以表達她對“春天的雞”的祝願。婦女們用線把豆子掛在牛角上或者從奶牛身上扯下來,認為這樣做可以防止孩子得麻疹。前者稱為“稗草疹”,後者稱為“散在疹”。

5.穿燕尾服

佩戴燕子是長安和關中地區人們的古老習俗。在每年春天的開始,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彩色絲綢切割的“燕子”。這種習俗始於唐朝,至今仍在農村流行。因為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幸福和好運的象征。所以很多富裕家庭都在自家堂屋中間或者屋檐下建燕窩。

6.懸掛彈簧耳

掛春穗是壹種傳統習俗,流傳於陜西澄城地區。在每年春天的開始,婦女們用各種顏色的布編織流蘇,或將彩色的線纏繞成各種形式的“麥穗”。然後可以掛在小孩或年輕人身上,也可以掛在驢、馬、牛等動物身上,以祝願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 上一篇:福建有哪些特色小吃?
  • 下一篇:簡述我國民族團結的歷史和新中國的民族政策及成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