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階段是手工會計信息系統。
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是會計標識、會計循環、會計科目表、分錄和賬簿。這種模式可以追溯到13和14世紀威尼斯商人的借貸記賬法。意大利數學家、現代會計學之父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經過6年的調查整理,於1494+010年出版了壹本《數學大全》。這種模式壹直延續至今。
其特點是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存儲、處理和傳輸會計數據。手工加工最大的優點是適應性、靈活性、可靠性好。此外,會計業務的正常處理不會因為斷電等硬件故障而完全終止。人工處理的缺陷也很明顯,速度慢,效率低,出錯率高。
第二階段是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
電子計算機在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中的應用是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模式,正逐漸取代手工會計信息系統。在1982之前,這個階段處於初級階段。1979財政部在長春第壹汽車廠開展會計電算化試點工作,1981 8月,中國人民大學和第壹汽車廠聯合舉辦了電子計算機在財務、會計和成本中的應用研討會,會上把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簡稱為“電算化會計”。這標誌著我國會計電算化已經起步並逐步進入應用階段。
第三階段是準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計算機數據管理技術經歷了手工管理、文件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三個階段。在建立數據模型時,主要是按照傳統會計模型的數據邏輯模型來組織數據,利用數據庫技術對數據進行更多的分類操作;只描述了與復式記賬會計系統相關的數據,而沒有用高級的數據結構描述會計對象本身,使系統產生更多的視圖。
第四階段是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隨著數據庫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實模式是理論最完善、研究最系統、變化最大、成果最多的創新模式,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會計信息系統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