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有哪些?

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有哪些?

儒家樂論充分肯定了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認為審美的樸素、思想的質樸、寓意是自然與人心的交融,主張在音樂審美中保持“和諧”的情感態度。孔子曾評價關雎“樂而不淫,悲而不傷”。他認為音樂美學中的情感態度及其表達是正義的、平和的,也應該是適度的、有節制的,這與他的“中庸”哲學是壹致的。荀子認為,在動蕩的時代,音樂可以激勵前方的士兵勇敢善戰,在和平的環境中,音樂可以使人以禮代勞。在音樂內容和藝術形式上,儒家樂論把“善”和“和”放在首位,藝術形式美次之。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以“和”為核心,對中國音樂家的發展影響深遠。儒家樂論也把樂師藝術作為認識真理的途徑。

《樂記》是儒家音樂家美學思想的代表作。《樂記》論述了音樂的起源:“起於凡間,起於人心,亦因物用而致。為物所動,故為聲所形。”音樂是由空間構成的,其根源是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發,“物動心態”是原始唯物主義反映論的觀點。《樂記》提出了自己的音樂美學思想,如書中寫道:“故德為上,藝為下,行先成,事後成。”(《愛情故事》)。也就是說,作品的思想內容是第壹位的,技巧是第二位的,品德的培養是第壹位的,事情的完成是第二位的,這給我們壹個啟示:在當代音樂教學中,當然需要專業的音樂人才,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教育來培養和拓展音樂素質,具備壹定的藝術素養。

孔子(公元前5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479年)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中國音樂文化史上的重要代表之壹。他的音樂思想主要集中在《論語》中。在政治上,孔子主張“德治”,主張“禮治”,強調禮樂的政治作用,強調音樂可以在道德上感化人。他曾說:“快樂移風易俗不好,禮治百姓也不好。”孔子認為音樂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善”和“美”。符合所謂仁者為善,表現平和中庸者為美,這就形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音樂審美標準之壹。歌頌舜德的《韶》被譽為完美的藝術,表現征服的《大武》被評為不完美的藝術。孔子認為音樂家在反映人們的痛苦和歡樂時應該有所節制,不應該超越中庸的道德原則。要強調形式與內容的統壹,要尊重“曲無淫、衰無傷”的雅樂,不要喜歡帶有狂熱或叛逆精神的“鄭維之聲”、“鄭聲之聲之亂雅”的民樂,這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偏見。

荀子(約公元前365438年+公元03年-公元238年)在哲學上主張性惡論,認為人天生的壞習慣必須教育才能變好,因為強調禮樂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張音樂要從實際出發,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變化,但音樂思想中仍存在崇雅輕俗的傾向。

  • 上一篇:政府對社區餐館的補貼政策
  • 下一篇:這只狗叫什麽名字?壹份很好的狗名清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