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預算制度是市場經濟國家常見的預算制度。分級預算制度的核心內容是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相互獨立,力求平衡。也就是說,國家立法機關只批準中央預算,不批準地方預算;地方各級預算由地方各級立法機關批準和監督,具有獨立性。
65438年至0994年,我國從自身實際出發,借鑒市場經濟國家的分級預算制度,實行“分稅制”改革。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預算體系初步形成。
分級預算制度的內涵
縱觀各國實踐,分級預算制度的內涵包括以下幾點:
1,壹級政權,壹級預算主體,各級預算相對獨立,自行尋求平衡。在分級預算制度下,國會只審查和批準中央預算,地方預算由同級立法機關審查和批準。地方各級預算的經常性收入,應當在本級征稅。同級服務收入由中央補助構成。當收入不敷支出時,允許發行地方債或向銀行借款以平衡自身。
2.在明確市場經濟下政府職能邊界的前提下,劃分各級政府的責任(即事權),並在此基礎上劃分各級預算支出的責任(即財權)。在分級預算制度下,各級政府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和清晰的預算重點。除國防和行政開支外,中央預算側重於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地方預算側重於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市政建設。
3、收入劃分實行分稅制。稅收劃分主要有三種形式。壹是按稅種劃分,各級預算都有本級的主體稅種。收入較大的稅種,如所得稅,屬於中央政府;收入彈性低的稅種,如銷售稅、財產稅等,屬於地方政府。二是以不同稅率分配同壹稅種,通過中央基本稅率限制地方稅率。第三種是共享制或者* * *共享制,同樣的稅收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壹定的比例分享。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分開設置,收費與征收相結合。
4.預算調整制度,即轉移支付制度,包括縱向轉移支付和橫向轉移支付。縱向調整的典型做法是補貼制,分為無條件補貼、有條件補貼和專項補貼。橫向調整是地區之間的互助調整,不通過中央預算。
5.各國的分級預算制度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以適應本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歷史傳統。就系統整體而言,相對穩定,但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及其相應的調整方法是可以經常調整的。
分級預算制度的特點
從分級預算制度的內涵可以看出,分級預算制度有三個特點:
1,標準化和合法化。
2.長期相對穩定。
3.地方預算是名副其實的壹級預算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