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蘇軾,我們總能想起幾句他的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其實他除了是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外,還有壹名美食家。蘇軾在其代表作《老饕賦》就這樣寫道: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意思就是說天下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這個老食客所喜歡的。《豬肉頌》《菜羹賦》等都是他的美食佳作。
杭州“東坡肉”
杭州最著名的景點要數西湖了。蘇軾壹生曾兩度在杭州為官,公元1089年,蘇東坡到杭州任刺史,疏浚西湖,建造了著名的蘇堤。杭州百姓感激不盡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這就是“東坡肉”名稱的由來。
徐州“回贈肉”
如果再向前追溯,最早可以追溯蘇軾到徐州任官時。公元1077年,蘇軾赴徐州任知州。七月黃河決口,洪水圍困徐州,蘇軾身先士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築堤保城,建造了徐州的蘇堤,經過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徐州人民歡欣鼓舞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便指點家人燒成紅燒肉回贈給老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便稱之為“回贈肉”。
黃州《豬肉頌》
《豬肉頌》原名叫“燉肉歌”。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凈洗鍋(或作“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就是蘇軾在《頌·豬肉頌》裏對“東坡肉”做法的描述。
“東坡肉”是哪塊肉
蘇軾的《豬肉頌》裏並沒有記載“東坡肉”用的是豬身上哪個部位的肉。直到近代的川菜明確表明“東坡肉”用的是肘子肉。這也就是“東坡肘子”的來歷。而對於“東坡肘子”也有其他說法。
壹種是蘇東坡曾到過江西永修壹帶,並為當地壹個農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農夫為表感謝,特地留他吃飯。席間蘇東坡吟了壹句詩:“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竈間做飯的農夫聽了,以為這是蘇東坡在教他怎樣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於是趕緊將豬肉和系肉的稻草壹起放進鍋裏去煮,後世稱為東坡肘子。壹種是“東坡肘子”出自蘇軾夫人的創作。還有壹種就是四川大學的四位學生,在古詩文中查到了漢朝班固的兩句“委命供已,味道之腴”,便在成都開辦了壹家“味之腴”餐廳。“味之腴”的燉肘子與眾不同, 它是與全雞合燉。近現代的川菜“東坡肘子”其實就是壹道新創作出來的菜。
這就是“東坡肉”和“東坡肘子”的來歷。當然還有“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餅”都與蘇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