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用要求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麽錯誤就少了;“用寬容的心態去原諒別人,那麽就會有很多朋友。”
原文選自《藏書》、《百家爭鳴》、《金書記》等古籍,對明顯的文字錯誤進行了糾正。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史典籍更是浩如煙海。歷史長河滾滾而過,浪濤淘沙。保存下來的文獻都是金銀器,特別珍貴。
中國人(民間和家庭)流傳下來的訓誡文學,直接反映了當時人們所崇尚的道德理想,比那些華麗的官方儒家經典更直接、更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質。
擴展數據:
關於以寬恕自己之心寬恕他人,以責備他人之心責備自己的歷史典故;
1,北宋名臣、大文學家範仲淹的次子,曾告誡子女,人雖蠢,責人分明;雖然妳很聰明,但是原諒自己也會暈。二曹常常以怨天尤人之心自責,以寬恕自己之心寬恕他人,不以聖人之身苦。他在這裏的意思是,即使最愚蠢的人也善於批評和要求別人。
這句話的核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發現別人有錯誤的時候,我想當事人如果能以壹顆真誠、真實、寬容的心去勸告和糾正別人,壹定會心存感激。如果妳在發現別人有問題的時候,用指指點點、橫加指責、兇狠野蠻的方式來教訓別人,妳肯定不會有好結果。
2.子貢問:“誰能壹言而走終身?”孔子回答:“是寬恕!”原諒自己的錯誤並不難,觀察別人的情況也不容易。壹個“原諒”字的本質,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少壹點對壹切的執著,多壹點“自求多福”。
即使是最聰明的人在原諒自己的錯誤時也會感到困惑。只要妳壹直要求自己去問別人的想法,用自己的想法去原諒別人,就不用擔心達不到聖賢的境界。
百度百科-無憂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