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人文歷史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人文歷史

遠在400年前的明朝,廣東壹帶的商品經濟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圩市:香市、藥市、花市、珠市,其中以販賣土沈香的香市最為興旺,如今的松山湖地區既是香木的產地,也是香市的中心。?據史書記載,土沈香在唐朝已傳入廣東,宋朝普遍種植,因為主要集中在東莞地區,所以又名莞香。關於莞香,當地人流傳著壹個美麗的故事:莞香的洗曬由姑娘們負責,她們常將最好的香塊偷藏胸中,以換脂粉,香中極品 女兒香由此得名。莞香經過種植、加工、包裝後,由人力挑到香港,然後外運東南亞,香港也因此得名通濟橋

松山湖新月灣溝谷公園,有座石板鋪就的“通濟橋”。這是壹座宋代石橋。古時東莞人鬧元宵有過橋習俗,“行通濟,無閉翳”的諺語在東莞人盡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濟”,就沒有煩惱、憂愁,事事順利。每年農歷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舉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浩浩蕩蕩地走過通濟橋。  “通濟橋”長10米,臥於溝谷湖水中。該橋歷史上鋪設於南城元美村與勝和村交界處,後因鴻福路建設,需要拆遷,被松山湖管委會“請”到溝谷公園。妳可以攜家帶口來走走“通濟橋”,祈求未來平安順利。在鳥語花香、波光粼粼、樹影橫斜的溝谷,手扶古橋的石欄,心中回蕩起千年橋上的足音人語,倍加珍惜這“世外桃源”般的濕地生態世界。  渡槽

渡槽位於溝谷景區,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時期的典型水利設施。殘存的渡槽長66米,寬75厘米,下設12根磚砌方柱支撐,當年主要用途是引水灌溉農田。停駐於渡槽之下,凝望渡槽方柱上文革時期的標語口號,激情燃燒年代人聲鼎沸、水流嘩嘩的情景,浮現在眼前,回響在耳邊,令人心潮難平、感慨不已。 狀元筆松山湖內有壹柱如巨筆矗立。相傳明朝初年著名的風水堪輿家賴布衣沿著龍脈,壹路追尋到此地

,見壹山如金釵,似七仙女遺物;旁邊牛眠石,乃神牛化身,在此守護仙女遺物。賴布衣不敢泄露天機,便將手中毛筆連著銅套插在地上,意指狀元寶地,當地人便稱此柱為狀元筆。據史書記載,祖墳葬於狀元筆的梨川祁家,子孫世代發憤苦讀。至祁順中進士,選拔首甲,但犯帝諱,錯過狀元,改授二甲二名,後出使朝鮮,功成名就。如今狀元筆與金釵嶺、牛眠石形成勝景,狀元筆更成為當地人激勵子孫發憤讀書的活教材。莞英園  2002年8月,壹批東莞籍考上重點大學的年輕人,在象征著東莞經濟發展新方向的松山湖,種下了代表著東莞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莞香樹,以表達他們濃濃的鄉情和對東莞未來的殷切期盼,即為“莞英園”。

  • 上一篇:紅色經典的閱讀理解要在600字以上。
  • 下一篇:網上訂蛋糕哪個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