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聊城魏熏雞的故事典故

聊城魏熏雞的故事典故

“鐵公雞”是老舍先生對山東聊城魏氏熏雞的稱呼。

這個事情要說到1935。著名教授肖滌非收到了壹個在青島聊城教書的朋友寄來的包裹。他打開壹看,是四只煮熟的整雞。然而,皮膚黝黑、瘦骨嶙峋、幹巴巴的,讓他看起來毫不起眼。當時天氣已經很熱了,這些煮好的雞在郵件裏蓋了很多天,也沒壞。

有壹天,老舍先生請肖教授到壹家飯店喝酒,肖教授把雞拿給服務員切好放在盤子裏。誰知道,有壹次雞被切好放在盤子裏,就大變樣了。它不再看起來那麽黑、那麽幹、那麽醜,而是顏色鮮亮、芳香撲鼻。老舍先生在品鑒會上大呼:“別有風味,平生未曾嘗過。”他問肖教授這是什麽雞,肖教授說不上來。老舍先生沈思片刻,說:“這只雞顏色是黑的,裏面是紫的,還有點錚錚有聲。是不是很像劇中無私的黑人包公?幹脆,叫它鐵公雞吧!”然後從濟南大明湖鐵公雞廟到鐵軒鐵人的故事,他說:“山東既然有這個景點,叫鐵公雞不就說明是山東特產嗎?”此事被廣為流傳成佳話,聊城尉氏熏雞也因此被稱為“鐵公雞”。

這只雞創作於清代嘉慶十五年,道光年間頗有名氣。當時漕運順暢,各地客商從聊城魏氏熏雞店訂購,壹箱箱熏雞運往紹興、寧波、上海、天津等地。為了方便顧客,魏氏還在聊城的壹元城、福清、濟南的壹口香等公司設立了代理銷售點。

魏氏熏雞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批量生產,全年有售。它的制作要經過15道工序,每壹道工序都嚴格細致。先加工成扒雞,然後在腹部填充壹定量的白芷、八角、丁香等香料,再放在木屑煙花上熏制而成。沙、柳、紅松適合做鋸末。熏制後雞的皮膚幹癟開裂,胸腿肉外露,外觀發黑,切下的雞肉為栗紅色肌肉。它經久耐用,便於攜帶,可以存放壹年而不變質。味道原汁原味,香而不膩。嚼後齒頰留香,四季皆宜。

1959期間,蕭滌非教授路過聊城,發現魏氏熏雞店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關門了,頗為遺憾。後來他發表文章說:“我希望恢復這個山東特產,也希望保留這個綽號——‘鐵公雞’,以紀念老舍這位享譽世界文壇的‘人民藝術家’。”

近年來,年過七旬的聊城魏氏熏雞第五代傳人魏,帶領兒孫們重整舊業,讓“鐵公雞”重新在雞群中競爭。

  • 上一篇:妳知道網絡漫畫和漫畫的區別嗎?
  • 下一篇:中醫“把脈”的原理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