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分為布龍燈、大龍燈、草龍燈、板凳龍燈等不同的“龍燈”。壹般來說,布衣龍燈由十二、十三人組成,包括舞龍的“武陣”和誦經猜字的“文陣”。套路變化多,龍靈活。龍燈,壹般龍身約15節,每節可用蠟燭點燃。
水龍頭重30多公斤。跳舞時,每節壹人握柄,常跳之字形或S形。燈光組合很壯觀。草龍燈,以自貢當地特產“蘆草”為主,5~7人共舞,靈活逼真。板凳上的龍燈,就是把板凳壹端的“龍頭”和另壹端的“龍尾”綁在壹起。多是兩兄弟的舞蹈,能相互配合,表現出龍的敏捷。
自貢自流井區的“祥龍會”和大安區的“黃龍祥會”都是解放前有名的。
舞獅:在自貢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表演者過去被稱為“幫派”。這些團隊很多都是壹家壹家傳下來的。他們不僅會舞獅燈,還會翻筋鬥、鉆火圈、爬電線桿。它們充滿了喜劇性,讓人發笑。所以有時候“獅燈市集”的演出會持續壹周甚至更長時間,在川南很有影響。自貢榮縣的楊友昌享有“獅子王”的美譽。
“牛二花燈”是流行於四川農村的壹種花燈舞蹈形式。壹般“牛仔”手持紅燭燈,表演拉牛、騎牛、逗牛、餵牛、愛撫牛等動作。牛的演員用“牛仔”手中的燈表演吃草、喝水和跳躍等愚蠢的動作。表演生動、幽默、有趣。這種舞燈活動不僅限於春節,在婚喪嫁娶、打谷插秧等重大農歷節氣時也有表演。
元宵節特色:
最受歡迎的民間燈籠是宮燈和紗燈。這些燈具題材豐富,精致巧妙。它們由竹子和木頭制成,紅色的絲綢、布和紙可以用作燈衣。富人家的廳堂、門口掛的宮燈、紗燈,要精心制作。有的嵌金鑲玉,有的飾彩穗,有的題詩。
因為紗燈是鼓形球體,用三根“B”形竹簽釘成三腳架,懸掛起來,三足分開,所以可以在空中離地三尺懸掛,三足合攏,用手可以高舉。當時比宮燈應用更廣泛,龍燈、獅燈、花燈等雜技都是用紗燈來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