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受歡迎的原因應該歸結為:“不是空洞地宣傳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從食物背後的制作技術和工藝入手,配合普通人的生活,讓觀眾流口水、學習,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舌尖上的中國》攪動的不僅僅是舌尖,更是中國人心中的壹根心弦。在快節奏、高速度的現代都市生活中,這根情感心弦已經蒙上了灰塵,社會和心理不斷受到外界壓力的擠壓和變形。但舌尖上的中國所傳遞的溫暖、平和、從容,卻悄悄觸動了這根幾乎被遺忘的心弦,那種從心底湧動的感情,會比在記憶和夢境中生成的更好。
啟示:1。把中國的飲食文化變成全球商品。把握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研究中國的道教和佛教飲食文化,整理中國的民族飲食文化,發展中國的民間飲食文化,都可以提煉出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居民認同和喜愛的美食,並轉化為全球性的商品。2.弘揚民族飲食文化建設中國特色食品產業。循著中國飲食文化活動的軌跡,透視現代食品工業進程中的各種文化現象,無疑是非常有益的,將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食材,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走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工業發展之路。3.消費者要自覺樹立“美食素養”的觀念。對個人飲食素養的重視和提升,不僅可以從自我創造的層面推動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能從欣賞和消費層面推動整個餐飲市場從消費需求到企業供給的整體升級。具體來說,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今天的消費者應該更新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認識: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吃”的表面,而應該強調飲食文化的社會意義。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不僅要有意識地熟悉甚至掌握飲食營養、烹飪技術等食品科學知識,而且要廣泛接觸和了解古今中外的飲食文化知識,掌握各國、各地的飲食歷史和發展、飲食風俗習慣,從而了解特定時空中飲食文化的完整內涵,為其逐漸形成對飲食文化的強烈鑒賞力和創造力奠定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