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蘇氏族譜記載,蘇姓第五祖蘇布於明朝成化年間從宜山遷來此村建寨。因地處宜山村西部,曾稱西坡,後改名蘇家坡。這個村是名副其實的父母村,沒有外姓。民國二十四年《萊蕪縣誌續》記載:魚池鄉?西坡。寨裏鎮的歷史幾經演變,蘇家坡村壹直隸屬於寨裏鎮。
在村莊的西北部是綠色的楊秋山。山上100多畝土地被薛大寨整治,全部成為旱灌排澇的沃土。蘇坡人首先打破了傳統的種植觀念,從種紅薯到種紅麻,再從種紅麻到養楊樹苗。此後,村民們逐漸富裕起來。
適時種植經濟作物,增加家庭收入,是蘇家坡人不懈的追求。解放初期,村裏幾戶農民開始種油草,到1975,村裏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油草。油草是油坊加工豆油、花生油時“堆碼”的必備產品。當時是蘇坡村的經濟特產。油草滿身是寶,它的根和掉落的雜葉可以紮成繩子。繩子結實耐用,使用方便,不怕雨淋。可以做井繩打水,做牛繩耕地等。油草銷路很廣,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收入。65438年到0985年,蘇家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油草效益越來越低。改為種植生姜、大蒜,此外還種植了楊樹苗、銀杏樹、山楂樹、雪松、杉樹,並在村南、山區建了十幾個果園,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90%以上。近幾年還發展了石籽等中藥材,種植50多畝,每畝收益是玉米的3倍多。
從1984開始,蘇家坡村用了5年時間重新規劃村莊,是全鎮第壹個完成村莊規劃的村莊。稻草房已經全部換成了瓦房,瓦房交錯排列。道路四通八達,暢通無阻。通往鄰村的路是柏油路,全村的生活和交通條件都上了壹個大臺階。
1991年,為了修建壹座通往宜山村的高標準水泥橋,村民們慷慨解囊,每人自願捐款50元,籌集了4萬多元。經過八個多月的奮戰,他們圓滿完成了建橋任務。鎮領導誇蘇坡村團結,沒有什麽不可能的。
從65438到0979,村子開始通電。到2002年,村裏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357.5多戶安裝了電話,是名副其實的電話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2001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四個村民建了壹棟兩層小樓。有L個恒溫器,1個加工廠,1個村衛生室,4個小賣部,2個生姜大收集器,3個生姜清洗機,2輛運輸車,4輛出租車,15輛拖拉機,20輛農用三輪車,30輛摩托車。
蘇家坡村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該村許多村民積極參加革命鬥爭,蘇立誌等6位烈士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
1947年,蘇華義隨軍南下,後任杭州都督。
蘇家坡村民歷來重視教育。解放初期,村辦小學建在城西關帝廟,蘇伯承任老師兼校長。規劃村子的時候,關帝廟被拆了,建成了民房,學校也搬到了村子的南邊。從65438年到0994年,學校被並入周直到現在。從1977恢復高考制度到2001,村裏已經有40多名學生通過了高考。2002年,我是研究生。
蘇家坡人講究文化,崇尚禮義,誠實善良,向心力強。兩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未來的蘇家坡村會更好。
*數據來源於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蘇家坡村附近有李增強故居、蘇安山宗教文化遺址、黛玉池墓群、邊王墟遺址、方幹生態旅遊區等旅遊景點,有萊蕪黑豬、萊蕪豬、萊蕪黑兔、萊蕪稷山黑雞、萊蕪生姜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