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落枕了怎麽辦?艾灸五穴。李醫生談日常艾灸。

落枕了怎麽辦?艾灸五穴。李醫生談日常艾灸。

落枕是壹種常見病,通常是由於過度勞累;晚上著涼;睡覺姿勢不對;由於枕頭高度和硬度不當,頸部肌肉長期過度拉伸或勞損,導致頸部肌肉損傷或痙攣。它通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壹般臨睡前都沒有什麽癥狀。早上起床後,感覺頸肩背部酸痛,頸部活動受限。

中醫認為落枕往往是由於頸部肌肉受挫,氣滯血瘀,導致疼痛,或肝腎不足,筋骨無力,氣血運行不暢,再加上夜間睡眠深,頸肩外露,感覺寒冷,氣血凝滯,經絡不通,導致此病。艾灸相關穴位,可以活血化瘀,通絡散寒,活血止痛,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當我們落枕時,我們可以去看醫生進行治療。如果我們家裏有艾條,我們可以進行艾灸療法。

落枕我們壹般艾灸的穴位有列確、天竺、肩頸、後溪、外老宮。

‘頭頸缺對’是指頭頸缺對具有治療頭頸疾病的功能。對線缺失位於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線65,438±0.5英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長伸肌腱之間。艾灸有通絡止痛的作用。采用溫和灸,手持艾條,另壹端點列確穴,距離皮膚1.5-3厘米,每次20-30分鐘,每日1次。

天柱穴位於頸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艾灸天柱穴可以緩解肌肉緊張,祛寒濕。溫和灸時,受灸者可取坐位或俯臥位,持艾條,另壹端點於天柱穴,距皮膚1.5 ~ 3厘米,每次感覺溫熱或潮紅20 ~ 30分鐘,每日1次。

肩頸穴位於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取穴壹般選在坐位或俯臥位,具有祛風活絡、消腫的作用。

溫和灸時,受灸者可取坐位或俯臥位,手持艾條,另壹端點於肩頸部穴位,距皮膚1.5 ~ 3厘米,每次感覺溫熱或潮紅20 ~ 30分鐘,每日1次。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環繞肩胛骨頸部,對落枕引起的頸肩痛有很大的治療作用。後溪穴位於第五掌指關節尺骨後側掌骨遠端橫紋頭紅白肉處。艾灸後溪穴有疏通經絡的作用,緩解頸肩肌肉的緊張和疼痛。采用溫和灸,持艾條另壹端點在後溪穴,距離皮膚1.5 ~ 3厘米,感受穴位溫熱舒適的潮紅感。每天艾灸壹次,每次20 ~ 30分鐘。

最後壹點是外勞宮,這也是治療落枕的重要經驗點。外來工宮有清腦明目、舒經活絡的作用。

艾灸方法:采用溫和灸,持艾條點燃另壹端在外工宮,距皮膚1.5至3厘米處,感受穴位溫熱舒適的潮紅感。每天艾灸壹次,每次20 ~ 30分鐘。

另外,落枕除了艾灸療法外,還可以用按摩、針灸等物理療法進行治療。落枕癥狀緩解後,可以進行頸部功能鍛煉,增強頸部力量。落枕通常發生較快,病程較短。壹般壹周左右即可痊愈,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如果落枕癥狀反復出現或長期不愈,應考慮頸椎病的存在,及時找專業醫生檢查治療,早發現早治療。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我是李醫生。祝妳身體健康。

  • 上一篇:英文介紹牛肉面
  • 下一篇:高血糖怎麽調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