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族牧區,以牛羊肉、牛奶為主,糧食、蔬菜為輔。奶制品包括奶豆腐、奶疙瘩、奶粉、奶酪、奶油、酸奶等。早上吃炒飯喝奶茶,茶裏加酥油和壹點青鹽,很好吃。我喜歡中午和晚上吃牛羊肉。
磚茶是牧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煮好後少加鮮奶。牧民煮飯泡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糞,火苗正好。農村以糧食為主,牛奶為輔。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了肉,冬夏到處都可以吃到新鮮蔬菜。
蒙古節日:
蒙古族的重要節日有春節_動物節和那達慕。其中,那達慕是蒙古最盛大、最有影響力的節日。
“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在每年7月至8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大會召開時,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騎馬坐車,聚集在郁郁蔥蔥的草原上。他們要麽參加比賽,要麽專門來這裏觀光和娛樂。
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上只舉行射箭、賽馬和摔跤;現代那達慕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除傳統的男子三藝——摔跤、賽馬、射箭外,還增加了其他體育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電影放映、生產經驗交流、篝火晚會等。同時開展經貿活動,互通有無,表彰勞動模範。
那達慕大會中最引人入勝的摔跤比賽是全民摔跤。黑臉_魁梧摔跤手身穿銅釘黑色摔跤服,白色摔跤褲,腰間系彩色絲綢制成的圍裙,腳蹬蒙古靴或馬靴,袒胸露背,有的摔跤手脖子上還掛著五顏六色的飾品“江歌”。
音樂響起,摔跤手們以矯健的“鷹步”躍入競技場,對方摔跤手按照民族古老的傳統風格,像展翅的雄鷹壹樣揮動手臂,勇士們的鬥爭開始了。
蒙古人的文化活動;
1.蒙古族歷來被稱為“音樂民族”——“詩歌民族”。河套地區流傳著壹句話:“河套的山歌好毛,唱了三年,唱了壹個牛耳。”反映了內蒙古民歌的數量。蒙古族民歌可分為長、短兩種體裁。蒙古族民歌充分體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_明朗_熱情_豪放的性格,讓人仿佛置身於蒙古草原。
2.馬頭琴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愛的民族樂器,因在琴頂雕刻壹個精致的馬頭而得名。最早的馬頭琴被稱為“西秦”或“胡秦”,源於東湖(即庫莫西)的“Xi”,清末被稱為“潮兒”。表演形式多為獨唱或自唱。馬頭琴的聲音渾厚深沈,悠揚動聽,仿佛把人帶入了無邊無際的草原。
第三,蒙古舞蹈久負盛名。傳統舞蹈有馬刀舞_筷子_黛安_馴馬師、小青馬等。從草原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馬舞,造型高大英武,步伐灑脫。壹揮手,壹鞭子,壹個飛躍,讓人感覺馬在躍進,蒙古人民英勇無畏,民族特色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