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醫藥文化手抄報 內容

中醫藥文化手抄報 內容

中醫原理系以調理人體陰陽平衡,人體與環境陰陽平衡為總體指導原則,講究辨證論治。

因此,中醫文化於平衡中立意於“中”,與易理、儒家壹脈相承。所以,特別註重生命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互補性、辯證性(陰陽平衡、五行生克),及與周邊環境的協同性。講究標本兼治、天人合壹。中醫的代表著作最根本的還得論《黃帝內經》,對生命的各種生命機理、病變原理俱做了闡述了,系生命科學的最好讀本。中醫對人、對生命的理解不局限於器質。而是從物質的生理上升到意識的精神狀態,與道家養生學講究人的精、氣、神壹致。由此而揭示出壹套與精、氣、神運行規律相關的經絡、穴位及生氣運行知識體系。精、氣、神三字以氣為核心。《難經·八難》有“氣者,人之根本也”,《莊子·知北遊》有“人之生,氣之聚也”。氣壹般又分為後天水谷、呼吸之氣與先天元氣,元氣即古代“炁”意。水谷之氣為脾胃化生之精,敷布貯藏於五臟六腑。與呼吸之自然清氣傳聚於胸部膻中穴,推動呼吸並協助心氣推動血液運行。中醫將之統稱為“宗氣”。中醫還根據功能不同將溫養臟腑皮肉,調節汗孔開合作用之氣稱之“衛氣”。另外,還將行於脈管之水谷精氣,即極細微的營養物質稱為“營氣”。中醫還認為,元氣源於先天元精之氣。腎主元精,輸布於全身。《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故後天水谷之精可涵養腎之元精。但,所謂的涵養非經和合之道不可,後面再細論。如深究“元氣”究竟之理,非儒、釋、道、禪不能為也。元氣之“元”通源頭之“源”,圓滿之“圓”,乃回歸大圓滿源頭。元氣即是佛家說的本空、性空之“空”態,儒家謂之真實、真理,道家謂之“真氣”。“真氣”人人本自具足,不偏不執、不擒不縱、自然而然,亦即天地“正氣”。所以《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正氣自然充盈。養生其實並不需要怎樣養,有可養的都是外道旁門,只要恬淡虛無,真氣、元氣自然就具足了,因為本來就是。這本身就具大禪意。我們古聖先賢深會其意,所以用了壹個“炁”字表示。什麽是“炁”呢?上面壹個“無”字,下面四點水,其實是個心字的縮寫,告訴我們要沒有心,不要起分別心,或壹心壹意,用心到無心可用,忘我了,真氣自然有了,跟《黃帝內經》道義壹致。“無”字二橫間壹點,可謂是能知能覺、壹念靈明之神。正因這能知能覺的壹念靈明之觀照,我們才有覺悟的機緣,越覺悟,神氣越具,神韻越顯,神態越安,神識越清,否則,入昏睡蒙昧之境神必失之。

中醫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傳統文化的精粹。同學們通過廣泛閱讀,查找、搜集資料等方式汲取了豐富的中醫藥知識,此次主題活動不僅促進了中醫藥文化的推廣,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近距離感受到中醫藥文化,初步領略了中醫藥的魅力,從而學會欣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對中醫藥的認識和興趣。

  • 上一篇:荊州有什麽特產?
  • 下一篇:看完短文,我們不能不佩服澳大利亞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