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築總是以巨大的體量和超然的尺度強調建築藝術的永恒和崇高。他們有嚴格的幾何圖形,經常使用具有向外感覺的圓頂和尖塔來渲染房屋的垂直強度,形成傲然挺立、與自然對立的外觀特征。古埃及建築文化的代表——金字塔和寺廟,都突出了這壹特點。金字塔是埃及法家或貴族的墳墓。古埃及人信奉靈魂不滅的觀念,認為死後通過永久保存身體可以在天國獲得永生。因此,埃及法老必須在活著的時候為自己建造代表永恒信仰的金字塔。金字塔絕對不同於中國的古墓。它沒有“被埋在地下”的女性美,也沒有營造出地宮裏那種富貴華麗的地下天堂。而是用最簡潔有力的幾何形式展現了壹個永恒的主題,這個主題將在世界上永存。從藝術哲學的角度來看,位於尼羅河西岸開羅郊區的吉隆金字塔,以其巨大、樸素、簡潔、穩定的造型,在廣袤、原始、淳樸的沙漠中展現出壹種超自然的純粹陽剛之美,具有強烈的紀念性——神聖、永恒、莊嚴、崇高。
古埃及的神廟也是如此,比如卡納克神廟的阿蒙神廟。建築龐大而厚重,雄偉而神秘,完全展現出壹種陽剛而崇高的美。阿蒙最著名的寺廟是正殿,又稱“多柱殿”,占地5000平方米,密密麻麻排列著16排、134根高大粗壯的石柱。它們的底部直徑大於立柱之間的凈距。這種處理方式顯然是為了追求壓抑和超感性的藝術效果。馬克思曾在談到西方宗教建築時說:“巨大的形象令人震驚和驚訝...這些龐然大物像自然生成的卷壹樣,在物質上影響著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質的重壓下感到壓抑,這種壓抑的感覺就是崇拜的起點。”正是這種純粹的物質壓力被阿蒙神廟的建築所誇大,旨在引起人們的驚愕和震撼印象。在這裏,美麗含蓄的女性美被徹底拒絕了。
還有哥特式建築: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它的基本單元是在正方形或長方形平面的四個角的柱子上做壹個雙中心骨架尖券,壹邊壹個,對角線壹個,屋頂石板支撐在券上形成拱頂。這樣可以在不同跨度上制作相同高度的券,拱頂重量輕,相交清晰,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
飛垛由側廳外墩發出,以平衡中廳拱腳的側向推力。為了增加穩定性,尖塔往往建在柱式橋墩上。由於尖券、尖拱和飛扶壁的使用,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寬敞、簡潔、統壹。檐篷、壁龕等裝飾細節也以尖券為主題,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有機整體。
從材料上說:
中國的建築都是木結構的,木結構是主要結構。
所以中國最常見的典型建築都有柱和梁,是整個建築的支撐。
因為木材是主要材料,木質建築很難經受住歷代政權更叠和天災人禍,所以至今保存下來的都是三四百年前、壹兩百年前的,幾乎每年都會維修。
西式建築以石材為主,以磚墻結構為主。
教堂是西方最典型的建築,也是西方建築的精髓。
西方建築之所以屹立千年,就是因為石頭這種材料。
歸根結底:中西建築的特點是由中西的自然環境和政治文化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