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居宰相之位,忙於政務,但仍不忘教導後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誡》。
戒律之書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不冷漠,不清醒,不安靜,不遙遠。
如果妳安靜地學習,妳必須學習。不學習,學不廣。如果妳沒有野心,妳不可能成功。
慢了就不能有活力,危險了就不能根治性。
歲月隨著時代流逝,意義隨著日子流逝,然後變得枯萎,不與世界相遇,難過的待在窮房子裏。會發生什麽?
對《十誡》的解釋;
這篇文章寫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壹封信。
諸葛亮把壹生獻給了國家,死了。
他為了蜀漢,日夜操勞,疏於親自教育兒子,所以寫這封信來警告諸葛瞻。
全文短短86個字,闡述了敬業、修身、治學的深刻道理,發人深省。
諸葛亮寫這本書時,就以古代聖賢應有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品質要求諄諄告誡兒子。
他以壹個政治家的胸懷和眼光,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要求後人從修身、立德入手,勵誌、用功,為將來報國、建功做準備。
諸葛亮在信中指出,“淡泊”和“寧靜”是培養高尚情操、樹立遠大誌向的前提。
他還闡明了學習與成功的關系,肯定了天賦和學習是通過後天學習獲得的。
諸葛亮還特別強調了“不道德”和“莽撞”是修身養性和勵誌的大敵,從而進壹步肯定了“淡泊”和“寧靜”的重要性。
最後,諸葛亮特別告誡後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努力“向世界學習”,學以致用,否則會傷心後悔。
諸葛亮在這封家書中的話,都是他從人生經歷中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至今仍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教育意義,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
在這本戒律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無寧則遠”;
有節儉之力:“節儉養德”;
有超脫的力量:“不在家,心不在焉”;
有渴望學習的力量:“靜下心來學習,就要學習”;
勵誌力量:“不學無術,不學無術”;
速度的力量:“慢了就興奮不起來”;
性格的力量:“危險就治不好性”;
有珍惜時間的力量:“歲月隨時代,意義隨歲月”;
有想象的力量:“如果妳變得枯萎了,妳就不與世界相遇了,妳就待在貧窮孤獨的地方,妳會回到哪裏?”
文章短小精悍,清新淡雅,樸實無華,平易近人。
《誡》既是諸葛家族的家訓,也是中國傳統家規中的瑰寶,給後人以深刻的教育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