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自從孔孟學說和儒家教育被切斷後,中國逐漸走進了死胡同。如果不恢復聖人教育,結果將是極其糟糕和麻煩的。無論什麽樣的管理,先進的管理,甚至國際先進的管理,結果都是麻煩,西方教育不適合中國。西方教育現在已經走到了盡頭,西方社會的很多麻煩都來源於教育的失敗。中國的聖人教育來源於最基本的孝道和尊師重道。如果學生忘記了這個最基本的東西,任何壹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談什麽愛國愛社會,都是假的,騙人的。中國的聖賢教育流傳了幾千年,經歷了很多朝代,幾千年的考驗。不難想象為什麽。只是到了近代,聖賢教育才剛剛斷了80多年,就出現了這麽多問題。
教育政策和教育政策取向回歸其基本規律——即教育首先是普遍的,它是中性的。任何時候,任何國家,其文化教育總會以其獨特的形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教育是教人如何做人,教人生存和發展的知識和技能。普通人關心他的“柴米油鹽”:如何養家糊口,如何生活舒適,子孫後代如何;從國家大局來看,壹個好的社會公民應該是善於與人打交道,能夠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獨立創新。
國家教育政策要充分滿足整個國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符合時代和形勢的要求,以培養各類人才,促進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進步。教育應該教會所有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打交道的哲學和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育理念要回歸到“懷疑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的層面,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國民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真正的創造性人才培養。尤其是在中學,沒有‘懷疑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人不會進步,社會也不會進步。所以,我們的教育領域要鼓勵學生敢於懷疑壹切,提出自己的見解;應該允許不同的觀點和爭論。
重組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精髓主要集中在古代。有好有壞,有的被加工扭曲了,必須重新排列。首先,《孫子兵法》在今天仍然指導著壹些社會和軍事活動。傳統儒學的壹些精髓,如“先富後教”的思想,貫穿於中國的現代化改革,使中國改革和建設的步伐穩健。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精髓,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我們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之所以運籌帷幄,沈著冷靜地領導中國人民迎接革命和改革開放的壹個又壹個勝利,也是與他們的文化修養分不開的。與此同時,仍有壹些文化必須被賦予新的含義,以順應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如“尊老愛幼”向“愛幼敬老”的轉變:父母對子女的責任應高於壹切,應對下壹代的養育和教育投入足夠的資金,給下壹代留下壹個美麗幹凈的生活環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改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諧是最重要的。不應該是“和諧”,而是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這更符合現代文化的精神。
恢復孔孟先賢的教育,儒家的基礎是以家治國,以孝恢復人心,約束人心和社會,再結合法律,可以先逐步帶來和平,恢復社會的和諧。聖人教育是恢復社會和諧乃至世界和諧的唯壹途徑。恢復聖人教育,取其精華,從小教起,上至國家,下至人民,互相學習,早日改正,恢復社會和諧穩定。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發展,世界才能和諧。
需要註意的是,西方的教育不能拿來借鑒,也不能拿來參考。西方教育已經走到了死胡同,跟著西方教育走只會把中國引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