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結等包含中國民俗文化的物品。

中國結等包含中國民俗文化的物品。

風箏、泥人、剪紙、刺繡、面人等。

1,風箏

風箏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東周春秋時期發明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相傳,翟墨用木頭制作了木制小鳥,歷時三年研制而成,是人類風箏的最早起源。

後來,魯班在翟墨用竹子改進風箏材料,甚至演變成今天的多線風箏。都說墨子是木風箏,三年成型,壹日失傳。

到了南北朝時期,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隋唐以來,由於造紙業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紙糊風箏;在宋朝,放風箏成為壹項受歡迎的戶外活動。

2.泥人

泥人面塑是中國壹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俗稱捏面人。它以泥土和粘土為主要材料,混合成不同的顏色,用手和簡單的工具塑造出各種生動的形象。

因其豐富的色彩和生動的造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面人壹般都是在大街小巷做出來賣的。

在舊社會,面塑師“流著眼淚到處走,只是為了謀生”,扛著箱子,走遍村鎮,在大街上做,瞬間受到群眾的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小玩意,無法登上高雅的舞臺。

如今面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也進入了藝術殿堂。面塑是壹種簡單卻極具藝術性的民間工藝品。

它以面粉和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加上色素等配料,經過防裂防黴處理,制成各種顏色的軟面團。

3.剪紙

中國剪紙是壹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切割、雕刻圖案的民間藝術,用於裝飾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間活動。在中國,剪紙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傳承了連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普通大眾的社會認同、道德觀念、實踐經驗、人生理想和審美趣味,具有認知、教育、表達、抒情、娛樂、交流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5438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刺繡

中國刺繡,又稱絲繡、針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壹。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絲綢的國家。四五千年前人們就開始養蠶繅絲了。

隨著絲綢的使用,絲織品的出現和發展,刺繡技術也逐漸出現。根據四千年前《尚書》記載的章服制度,規定“衣以畫繡”。

到了宋代,崇尚刺繡服飾的風尚逐漸在民間流行起來,這也促進了我國絲綢刺繡技術的發展。中國四大名繡是蘇繡、粵繡、湘繡和蜀繡。

5.面對人們

面人,又稱面人、年模、面人,是中國簡單卻極具藝術感的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有文字記載。

它以面粉和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加上色素、石蠟、蜂蜜等配料,經過防裂防黴處理,制成各種顏色的軟面團。

揉面藝人根據需要隨意取料,在手中經過幾次揉搓、搓揉、提拉,熟練地用小竹刀對身體、手、頭進行擺放、切割、雕刻、描摹、造型,穿上發飾、衣服,瞬間就能擺脫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度百科-民間手工藝品

  • 上一篇:誰能給我講講中國古代的線描?“詳細壹點”
  • 下一篇:適合大班的古詩詞全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