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城隍廟是交城唯壹的寺廟遺址,位於蘭州東路北側。它已被用作城市博物館,但古老的建築仍然存在。城隍廟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1369)。1375年,周知趙麗主持增建,明清民國十三次重修,香斷六百年。原寺址南北跨度105米,南端東西約30米,北段跨度不均勻,最長跨度約45米。原有的主要建築有正門、盛達殿、廣勝殿、靈官殿、戲樓、靈佑侯府殿、升堂、寢殿、東西廊室等。正門,即博物館正門長時,正門外豎立壹對鐵獅子,正門內懸掛壹個大銅算盤,高約1米。算盤的橫梁上寫著“不按人算”幾個字。二進廳有壹根南北向的橫梁,上面掛著壹盞燈籠。正殿兩側有廂房,每間廂房各有壹個塑料泥馬和壹個泥馬夫。盛達堂位於寺廟區的東南角,這裏供奉著當地的鄉村聖賢。廣生殿位於寺區西南角,與盛達殿對稱,供奉健康女神,故俗稱“童殿”。民國時期,駐膠州某旅旅長陳,將兩廟神像全部搬走,扔進水灣,並在西走廊陳列動植物標本,以示破除迷信,弘揚科學之意。廣勝殿與兩廊之間,有靈官殿,王靈官作為守殿之神供奉於此。往南,廣生殿後面有壹座土地廟。舊時,富人家死了,給土地廟“送盤纏”,窮家給土地廟“送盤纏”。進入城隍廟正門,不遠處有壹面磚雕墻。照壁前有月牙花壇,照壁後有戲樓,當年氣勢磅礴。劇院的額頭上掛著壹塊橫匾“上帝傾聽和平”。據說“四大名旦”之壹的張君秋來交縣時曾在這家劇院唱過歌。劇場正北有靈佑侯府,是膠州城隍廟的主體建築,俗稱大雄寶殿。有五個大廳,中間的神龕裏有壹個鑄鐵的金面城隍,身後站著兩個侍從,兩邊是四個法官。然後是雨師、風伯、雷公、電母、牛頭、馬面、孫沈悠和夜沈悠。正殿前兩邊各有壹個小課室,裏面有塑料仆人和鬼魂。教室前面有壹個香爐(鑄鐵)和壹個火池,東邊有壹個鐘架。架子上有壹個鐵鐘。傳說是專門用來抱怨鬼的。正殿前東西兩側有10個旁聽席,其中有袁俊閻羅天子十殿,地獄十八層。墻上畫著各種懲罰和地獄的神話。出了正殿北門,前面還有第二個大殿,供奉的是掌管豐收和吉祥的星辰,所以又叫“升堂”。三十二殿以北,有三個大殿,是城隍的寢殿,有城隍、城隍奶奶、城隍宮女的木雕像。在舊時代,城隍廟舉行的祭祀活動包括春秋兩個節日和三次遊覽。這是壹個盛大的儀式,相當隆重熱烈。此外,在春節和端午節期間,也舉行壹些儀式。平時祈求雨露陽光,祈福消災,許願等。,而且妳可以隨時選擇壹個吉日。每次祭祀大多伴有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