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人們對自然界中許多不可抗拒的力量產生恐懼,進而從恐懼發展到崇拜,誤以為這些力量來自神靈,於是對神靈的崇拜就產生了祭祀神靈的要求。“山、谷、丘,能雲為風雨,見妖魔鬼怪,皆謂之神”。為了祈求神靈的保護,人們會舉行壹些儀式將自己的要求告知神靈,或者在取得成果時通過儀式感謝神靈。這個儀式是壹種犧牲。
壹方面,祖先為自己創造了棲息之地,所以我們必須記住祖先的恩情。另壹方面,祖先們自學了許多生產和生活的技能,使他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第三,希望先人的靈體能夠保護自己。再加上和神靈相比,祖先離自己更近。所以,中國人普遍把祭祖看得比祭神還重要。這也是中國是世俗國家,而不是宗教國家的原因。中國歷代人民的國教是他們的祖先。
劉康公(東周劉國開國君主名姬子)說:“朝政崇於戎,有祭戎,戎有賞,亦是神之大節。”看似在說兩件事,即祭祀和戰爭是國家大事,其實在說壹件事,即祭祀。“榮已領賞”是指出征前,要先祭社,祭完後,要把肉分給大家。可見古人認為國家大事不過是壹件事:祭祀。
春節叫“糯米”,夏天叫“糯米”,秋天叫“品嘗”,冬天叫“糯米”。古人認為,品味是治國之本。“每壹種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比儀式重要;禮在五經,沒有比祭祀更重要的了。”犧牲成了國家的頭等大事。建國寶座:右國左祠堂。後來,祭祀廟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征。
“孝”文化是中國的核心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從祭祀祖先,感受祖先的感恩,孝成為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甚至有的朝代提出“以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