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從古代對月亮的崇拜慢慢演變而來的。古代歷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即孟玥、中秋節和越吉。
農歷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叫“中秋節”,而農歷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壹半,所以叫“中秋節”。起初,這壹天被定為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為中秋節。
二、中秋節的習俗
1,祭月
按照傳統習俗,中秋節要“祭月”,是古人對“月神”的壹種祭祀活動。秋天和黃昏,人們會支起香案,然後擺上月餅、水果等祭品,點上紅蠟燭。拜月,祈福,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2.賞月吃月餅
賞月是祭月和人們渴望團圓的演變。在中秋節的晚上,無論家人在哪裏,他們都回家團聚。壹家人圍坐在壹起,賞月如玉盤,表示團圓和感恩,也是“人月兩團圓”的寫照。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之壹。月餅是圓形的蛋糕。像月亮壹樣,又圓又脆又好吃。壹家人聚在壹起,吃月餅,賞月,別提多舒服了。
3.賞桂花,喝桂花酒
中秋節前後,桂花盛開,桂花的諧音是“貴”,寓意富貴。而且桂花的花語吉祥美好。所以中秋節也有賞桂花的傳統,桂花會被做成食物或飲料。
中秋節期間,賞桂花、喝桂花酒也是壹種傳統。桂花盛開時,氣味芬芳,花朵呈金黃色。桂花糕口感綿軟可口,桂花飲料口感醇厚。欣賞桂花,喝桂花酒,不僅有意義,更是壹種視覺和味覺的享受。
4.看燈籠,解燈籠上的謎語。
中秋節期間,許多地方的大街小巷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燈籠上會有壹些謎語。中秋節這個有趣的活動不僅能增加節日氣氛,還能啟迪人們的智慧。
中秋節的神話和傳說
壹、嫦娥奔月
故事起源於古代人對星星的崇拜,最早出現在《歸藏》中。西漢《淮南子》說嫦娥吃了丈夫伊向西五娘要的長生不老藥,然後飛進月宮,變成了癩蛤蟆。
第二,吳剛摘得桂冠。
據唐代小說《酉陽雜》記載,西河人吳剛犯了壹個錯誤,月中被派去砍桂樹。但是,桂花樹是隨著砍伐而生長的,它永遠不會停止砍伐。李白在《贈崔胡俟文昆集》詩中寫道:“欲花桂月,寒有酬。”
第三,玉兔砸藥
玉兔操藥,最早見於屈原的《覺立威何事,而顧、屠在腹》。晉代傅玄《擬天問》也說:“月中有甚,大白兔在搗藥。”據聞壹多先生考證,這個“白兔搗藥”是由“蛤蟆搗藥”改過來的。
玉兔據說是嫦娥帶到月宮的兔子,那裏晚上有杵可以搗仙丹。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搗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