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長鏡頭的理論美學

長鏡頭的理論美學

從電影藝術形成的歷史來看,長鏡頭的存在由來已久,但在當時,長鏡頭只是起到機械地長時間記錄壹個場景的作用,而不是作為壹種藝術表現手段。長鏡頭作為壹種新的美學觀念,作為壹種美學因素,作為壹種電影理論和創作體裁,公開挑戰經典的蒙太奇理論,這種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才出現,其代表人物是巴贊等人。主要理論觀點有:

1.攝影本體論

巴贊認為,電影是由攝影發展而來的,它的本質仍然是攝影,它的巨大力量在於攝影圖像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這是所謂攝影本體論的基本內容。

2.強調電影的真實性,提倡“紀錄片”

巴贊從攝影本體論的角度強調電影的真實。電影的意義在於揭示現實的真實面目及其不帶偏見的攝影再現性。在他看來,電影的真實首先是時空的真實,提出電影要表達“無組織”的真實時空,尤其是“真實空間”的概念,是巴贊理論的核心。

為了保持空間的真實,巴贊特別註重鏡頭的調度,尤其是長鏡頭的使用。他認為只有長鏡頭才能既保留客觀存在的時空連續性,又有足夠的能力協調鏡頭的內部組織。他還強調了景深鏡頭的調度現象,指出景深鏡頭的空間更加完整真實而又不失其固有的模糊性,觀眾在這個空間中有更多的自由去感受和選擇。

長鏡頭理論學派認為電影的藝術特征是攝影的延伸,因此其本質特征是“物質現實的還原”,“當電影記錄和揭示了物質現實,它就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影”。巴贊批評蒙太奇理論,使電影失去了真實性。在巴贊看來,蒙太奇在拍攝中把某些事件分成幾個片段。當它們被重組時,無論單個鏡頭多麽現實,敘事的本質和思想主要是從這些片段之間的關系中產生的,在任何具體的因素中都找不到這種結果的來源。

巴贊認為蒙太奇還有壹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電影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是被動的,他們的想法基本上是被導演主導的。所以他主張電影抄襲、復制生活,不應受人幹擾;反對傳統戲劇化,崇尚生活;不追求曲折的故事情節,人為地強化矛盾,而是註重表現日常生活、人物和事件,如實反映生活。為了真實自然,在電影創作過程中,要盡量使用真實場景(經常把鏡頭直接搬到街上拍攝真實場景),使用不專業的演員,使用長鏡頭,使用不熟練的畫面轉換。因此,巴贊的理論也被稱為記錄派、現實主義派和再現派。

  • 上一篇:壹個適合中秋節的話題
  • 下一篇:饅頭制作技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