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人們應該從傳承了幾千年沒有改變的傳統習俗中學習哪些方面?

人們應該從傳承了幾千年沒有改變的傳統習俗中學習哪些方面?

這幾年我壹直在講這樣壹個問題:要確立文化的主體意識。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推動力。從我們自己國家的文化發展史來看也是如此。中國文化是多種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形成的文化同構。我們知道先秦時期就有百家爭鳴,這種情況在戰國時期就開始互相交流和影響。

通過這樣的交流,漢初壹些學派開始發展壯大,壹些學派開始衰落。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六經要論》中介紹了當時儒、道、墨、明、法、陰陽家的思想,百家成為六經。經過漢代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吸收,這六大流派中的壹部分被淘汰,最終形成了儒道兩家。這兩家能繼續的原因是什麽?是通過維護自己的主體性。壹個觀念不能保持它的主體性,它就不能發展自己。

後來到了漢朝,佛教傳入中國,開始作為外來文化加入,對當時的儒道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儒家和道家也吸收了佛教的思想。到南北朝時期,佛教已經滲透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特別是滲透到中國的壹些民俗中。壹個想法只有付諸實踐,它的生命力才會強大,否則只會是壹些空洞的理論和認識。

我們現在說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沖擊,按照中國近代的歷史進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壹階段,我們認為中國原有的精神文化還是很有意義和強大的,中國的軟肋在於物質文化,只需要在物質文明上積極學習和發展,就能趕上西方。這就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然而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經過30年的洋務運動,建立了壹支非常強大的北洋水師,但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於是我們開始考慮體制機制的問題,制度文明的問題。儒家文明失敗了,就必須批判和改變,所以要進行制度改革。西方為我們提供了兩個例子。壹種是走英國、荷蘭那樣的君主立憲道路,把國王架空,實權在議會。這就是康有為領導的戊戌變法。

然而,1898年的改革運動沒有成功。第二階段,和法國大革命壹樣,孫中山徹底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 * * *制度。但是辛亥革命既成功又不成功,因為雖然皇帝下馬了,但是舊軍閥很厲害。於是人們開始思考精神文明的因素。新文化運動是改造精神文明。當時儒家文化首當其沖,所以對儒家文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

但這些其實還停留在社會政治層面,對壹般世俗生活中的傳統事物影響不大。最後,“文革”從根本上根除了日常生活中文化的東西,很多生活習俗消失了。“文革”後,我們在基本的家庭生活中也割斷了我們的傳統,所以我們很多人對家庭倫理的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楚,有的根本不認同。

  • 上一篇:臘八之後,就是2008年的整首歌謠。
  • 下一篇:金華火腿的食用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