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話:
誰翻樂府蕭瑟曲,淚濕巾三尺雨。驚起,遠離人心,夢回青山吹號角。
更改單詞:
誰改編了古樂的悲歌,眼裏含著淚。悲傷離開我的心,我在夜裏的夢裏聽到了號角的聲音。
擴展數據
《采桑子翻樂府悲歌》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寫的壹首描寫愛情的詩。最後壹部以風景為主,描繪蕭蕭雨夜,孤燈無眠。下壹部電影聚焦於不眠之夜、孤獨和無聊。全詞文筆清麗婉約,“瘦”字引人入勝,妙不可言。
這是壹句情話,表達了對愛人深深的懷念。容若的詞有壹個特點,讀起來平淡無奇,但回想起時,又是五味雜陳。正如梁啟超所說,納蘭詞是容若的“曠達之作”。的確,納蘭深知文字的偉大意義,他巧妙地將漢字串成最美的篇章。
“誰翻了樂府的蕭瑟樂?”是納蘭詞中的名句,看似平淡易懂,但深處卻隱含著波濤洶湧的悲傷。唱著那些悲傷的歌,歌聲淒涼,讓“風也颯颯,雨也颯颯”,淒涼到徹夜不眠。《又是壹個死氣沈沈的夜晚》。古人的燭火壹般是羊油做的,燈芯燃燒時會發出很小的爆裂聲,像煙花壹樣。
因此,容若會用“鼻煙”來形容這裏。優美的文字不僅可以增加文字的美感,還可以描述意境和相思的分類。容若的相思就像壹根燃燒的燈芯,模模糊糊,看起來不那麽真實,但卻永恒不變。
第壹部結束了相思的蒼涼,下壹部轉向了無聊的現狀。“不知道是什麽在纏著我”,我深深的懷念,卻依然無法意識到是什麽“罪魁禍首”在拖著我的思緒。蕭瑟的心情讓我徹夜難眠,不眠之夜和無意義的相思讓我“醒而無聊,醉而無聊”。
歌詞寫到這裏,意境已接近尾聲,但看了歌詞的人可能還不清楚。誰是容若可憐又無聊的女人?或許是為了解答讀者心中的疑惑,又或許是為了解答他們壹夜無聊的想法。容若的最後壹句解釋為“我做夢也沒想到去謝橋”。收筆的那句話,似乎在字裏行間悄悄透露著那個不知名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