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針灸的治療範圍如此廣泛,那麽針灸是通過在患病部位進行針刺來治療疾病嗎?這是很多朋友都會困惑的問題。畢竟臨床上很多疾病的針灸治療都是這樣的。那麽,這是真的嗎?
臨床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疾病都會在患病部位進行針刺治療,比如中風,針刺身體偏癱側和患病腦側的頭皮穴;脊柱疾病,如頸椎病、頸部夾脊穴針刺、腰部夾脊穴腰椎病針刺、坐骨神經痛通路坐骨神經痛針刺;頭部疾病,如頭痛、頭暈,會針刺頭皮穴;肩周炎會在肩部取穴,膝關節炎會在膝關節周圍取穴,還有腱鞘炎、網球肘等有局部疼痛的疾病,取穴以局部取穴為主。
這類疾病的治療效果往往很好。這類疾病多由肌肉、骨骼、神經、血管的病變引起,主要表現為炎癥、疼痛等癥狀。
由此可見,主要由神經、骨骼、肌肉引起的有炎癥、疼痛的疾病,可以局部選擇。即“痛在何處”,取穴以不定穴“阿是穴”為主,這是針對此類疾病的取穴原則,也能涵蓋壹般適合針灸治療的疾病譜。
無固定位置的疾病,如“遊走性疼痛”,無位置的疾病,如全身瘙癢的蕁麻疹,而這類疾病的患者往往分不清具體的不舒服部位或者是全身性的,那麽這類疾病的治療是否可以像前者的治療壹樣痛苦呢?
當然不能,否則病人可能會被紮成刺猬。那麽,這種病能用針灸治療嗎?
當然,畢竟針灸是這種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比如針灸治療慢性蕁麻疹,甚至比抗過敏藥物更有效。
針灸治療慢性蕁麻疹就是根據疾病的性質選擇合理的穴位組方案。慢性蕁麻疹的證候多為“血虛風燥”,治療需祛風和血。常選用風池、舒菲、風門、外關、合谷、雪海、太沖、舒歌等穴位,有時可結合自體血療法。
由此可見,病位不固定的疾病和病位不明的全身性疾病的治療,都需要辨證論治,以證型為參考選擇穴位,整體治療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壹般來說,取穴的原則有:近取穴、遠取穴、辨證取穴、特殊取穴,其中特殊取穴也可稱為經驗取穴。
以上兩種情況是近端取穴和辯證取穴的情況,在臨床上可以結合,但不能完全割裂。例如,急性腰痛可以局部針灸,或遠程針灸。當然,針灸腰痛也可以稱為特殊針灸。由此可見,針灸方法並不局限於某壹種類型。
分類是壹種人為的分類方法,便於學習者記憶和理解,對臨床也有指導意義,但不能作為限制妳選穴思維的障礙。妳得靈活運用妳的知識,否則記再多也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