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閩南的風土人情有哪些?

閩南的風土人情有哪些?

1,南音

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發源於福建泉州,用泉州方言演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漢族古樂。又名南曲、南關、南嶽、仙關、郎君樂、郎君色等,各地名稱不壹。

晉、唐、宋時期,幾次大規模的“冠越南”,把中原的音樂文化帶到了閩南,與閩南本土音樂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至今還保留著“絲竹更諧,祭唱”的唱法。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盛行,南音也隨著華僑的足跡傳播到了遠至歐美的東南亞。

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漢族古老的民族唱法,其演唱者和表演者的二度創作非常隨意。

2.高甲戲

高甲戲,又稱葛佳戲、九角戲、大班戲、土班戲,起源於福建泉州。是閩南各種劇種中播出區域最廣、觀眾人數最多的地方漢劇。它起源於明末清初閩南的壹次盛裝遊行,裝扮梁山好漢,表演武藝,故又稱“宋江戲”。

3.避免在正月初三拜年。

閩南的傳統習俗不是正月初三登門拜訪,而是在家祭拜死者。有句話叫“初壹早,初二早,初三豐衣足食”,意思是第三天沒有客人上門,起晚了也沒事。那麽這個習俗是怎麽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海賊占領廈門外島吳嶼。

有壹年除夕,官兵們忙著過年,疏於防守。大批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抗敵。經過兩天三夜的激戰,日軍戰敗,但城內軍民傷亡慘重。第三天,人們埋葬親友,哀悼死者,大聲哭泣,因此他們沒有時間去其他家庭拜年。第二年的初三,廈門居民就把這壹天作為忌日,久而久之,就成了壹種慣例。

4.香居

起源於漳州的傳統戲曲,也叫湘劇,後來傳到臺灣省,得到進壹步發展。歌子是小曲、民謠的意思(用普通話表達時歌子是“小曲”的意思)。歌仔戲以閩南語夾雜文言為主,讓大眾接觸到高雅的詞匯或忠孝節義的故事,早期成為閩南、臺灣省社會重要的娛樂活動之壹。

5、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是壹項民俗活動,是閩南糕點文化的獨特延伸。這是中秋節時用來娛樂的壹種遊戲。參與者的獎品由六次擲骰結果的組合決定。

傳統的獎品是大小不壹的月餅,叫做回力餅。據傳說,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們未來壹年的運氣。

  • 上一篇:在東莞體校就讀有什麽要求?
  • 下一篇:中國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