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傳承夏商周文明的主要學派。儒家所繼承的以五經或六經為核心的經典體系,不是某壹學派或某壹宗教的經典,而是文明的經典,即中華文明的經典。自漢代以來,儒家治國、追求長治久安的基本理念被中國歷史所選擇,並得到普遍認可。這絕非偶然。是基於對中國歷史經驗的總結,也說明儒家的基本理念符合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兩千多年發展的需要。
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這套核心價值觀與中國人的歷史文化狀況和生活狀況是壹致的,它與中國人的歷史環境、歷史條件、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是相通的。因此,它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的需要,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部分。中國社會長期以來是壹個農業社會,也是壹個宗法制度不變,以家庭為主要形式的生活不變的社會。中國也是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國家,重視團結、有序、凝聚、統壹。儒家的同家治國思想適合這些社會文化的需要。
儒家文化自古以來就重視人的品德,重視德性的養成,重視人格的提升。它壹直高度贊揚那些有精神追求和高尚品德的人。孔子說“死到傍晚就夠了”,追求真理和道德重於生死;孔子還說“殺身成仁”,孟子說“舍身取義”,都認為道德信仰的遵守和道德理想的堅持不受物質條件的影響,在壹定條件下比生命更重要。這種儒家思想在社會上營造了壹種尊德重義的氛圍。在這種精神追求下,通過古代的精神文明規範體系“禮”,形成了中國“禮義之邦”的社會面貌。
儒家思想適合中國社會的需要,因此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部分。從先秦兩漢開始,儒家思想持續傳承中華文明經典,直至19世紀末。因此,儒家思想在中國文化傳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民族精神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可以說是由不同兄弟民族的文化共同構建而成,但從中華民族精神的主導方面來看,不能不說儒家文化和價值觀對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