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麽?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麽?

創造教育:英國心理學家和優生學家高爾頓是創造教育研究的先驅,著有《遺傳天才》壹書。20世紀40年代,美國人奧斯本研究了集體創造性思維方法,寫出了《思維方法》。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教學在美國得到了發展。比如布法羅大學就開設了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驗課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也受到重視。1960至1979的創意寫作翻譯250余篇,開展了該領域的實踐活動,開設了“發明課堂”。在德國,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小學各個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關註,並初步形成了理論體系。創造性教學已經成為壹種世界性的趨勢。我國創造教育的先驅陶行知於20世紀30年代在育才學校設立了“育才創造獎”,隨後發表了《創造宣言》。20世紀60年代以後,臺灣省的教育界也對此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比如賈復明在1968中進行了小學生普通話創造力發展的實驗。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造教育在中國再次興起。比如1982,中國創造力開發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上海和田路小學進行了實驗,采用了壹些特別安排和設計的教學方法。此後,這壹研究在各地廣泛開展。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開拓者。創造教育思想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精髓,他的創造教育實踐貫穿於他的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針對我國傳統教育的弊端,結合我國教育實際,以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思想為基礎,提出的壹種新的教育理論,符合我國國情,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

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目的,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都可以看出。就學生而言,創造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雙手兼腦”、“手腦聯盟”、“雙手兼腦”——這是創造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也是實現創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說“手和腦的結合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和腦都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作不像宗教主義者、愛情至上主義者、藝術家。他們不是在制造神、雕像或情人。教師“要創造壹個真、善、美的活生生的人”;教師的成功在於“創造值得他們崇拜的人”他指出:“君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創造出值得他崇拜的學生。”更正確的說,老師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老師。師生合作,創造值得相互崇拜的活生生的人。

創造教育的手段。應該解放孩子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認為“有了這六大解放,才能充分發揮創造力。”

創造教育的三把鑰匙:陶行知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方面,提出了“三把鑰匙:充足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因材施教”。

  • 上一篇:閩南清明節和閩南清明節有什麽習俗?
  • 下一篇:面包制造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