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閩南清明節和閩南清明節有什麽習俗?

閩南清明節和閩南清明節有什麽習俗?

1,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是八大重要節日(上元、清明、長夏、端午、中原、中秋、冬季至日、除夕)之壹。壹般來說是陽歷的4月5日,但是它的節日很長,有兩種說法“怕”:初十前八天,初十後十天,這20天都屬於清明節。

2.據說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的“祭墓”儀式,後來民眾紛紛效仿,在這壹天祭祖掃墓,成為中華民族的固定習俗。

3.閩南僑鄉非常重視清明節。生活在國外的華僑必須為清明節、7月30日和除夕這三個家鄉的重要節日匯款回家,以準備節日所需的費用。在家裏準備壹個豐盛的五味宴碗,用來祭奠祖先的神靈、烹飪大師、粉底大師等。菜品中,必有“潤餅菜”所需的各種食材。中午在我們自己的大廳裏舉行對祖先的孝敬。照例焚香點燭,燒金射槍,禮畢,撤盤。壹家人壹起吃,主菜是“潤餅菜”。我們把各種菜倒進鍋裏,混合加熱,然後攤開煎餅,在上面塗上辣醬,加入滸苔、花生粉和菜。然後我們把它們卷在手中,握在手中,慢慢咀嚼,沒有別的。

4.吃完“潤餅菜”,除了老弱病殘和嬰兒,全家壹起參加掃墓。家家戶戶都準備了水果、香、金紙、蠟燭、鞭炮和壹大堆五色紙錢,此外還有粉條紅顏料。原來用的是紅漆,因為原料難取,現在用紅漆代替。同時,帶著刷子,全家人去了墓地。

5.到了墓地,先鋤掉墓地周圍的雜草,清理墳墓。於是壹家人各自開始了工作。有人用紅筆在墓石上畫上祖先的名字,有人焚香點燃蠟燭,並在上面放上水果,而孩子們則喜歡在墓前獻上紙錢。所謂紙幣,就是用薄薄的光面紙剪成四寸寬、六寸長左右的書頁,再用波紋鋼鑿在中間鑿出三四行波紋曲線。孩子們壹個個壓在墳頭上,五顏六色的紙錢讓人從遠處看就像盛開的鮮花,讓平時荒涼的墓地頓時紅彤彤綠的,增添了壹片絢爛的景象。

  • 上一篇:鐵觀音有什麽味道?
  • 下一篇: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