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素,促進了農業文明的發展,而農業文明又深刻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民俗)。直到今天,廣大的農村仍然保持著相對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遺存,尤其是那些受現代化進程影響較小的古村落,成為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農村傳統文化意義重大。
第壹,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許多古村落都有少數民族聚居,其中有許多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存在並融入到祭祀、祈福、敬慕、送行等民俗活動中,凝聚著廣大民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也寄托著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有利於貫徹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民族團結。
二是有利於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壹種精神食糧,與其他優秀文化壹樣,具有協調人際關系、緩解壓力、宣泄情緒、化解矛盾等重要功能。對農村傳統文化的有效保護和傳承,可以緩解部分農民在社會快速變遷中的不適感、失落感和邊緣化感,從而有助於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壹方面,可以以壹些傳統文化為原型,進行深度挖掘、加工和創作,將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使之進入世界文化市場。如果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上有所建樹,或者以壹些傳統文化為原型進行藝術加工和創作,那麽我們生產或提供的文化產品或服務也將進入壹個新的更高的層次,這將極大地緩解我國目前嚴重的文化貿易逆差。
另壹方面,挖掘和利用農村傳統文化資源,有利於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許多地方的農民從中受益。他們在耕種土地的同時,閑暇時還從事文化旅遊、民間工藝美術加工或民俗表演等第三產業,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條件。全國有許多著名的特色文化小鎮,如風箏之鄉、剪紙之鄉、傳統戲曲之鄉、木刻年畫之鄉、中國書法藝術之鄉。這些傳統文化技藝壹旦與經濟發展相結合,走上市場化、產業化的道路,必將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壹些地方利用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開展文化旅遊和民俗旅遊,快速拉動當地農民收入增長。
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主要存在於農村。雖然有五千年的歷史,但在城市化的沖擊下,無論是人為因素的破壞還是自然因素的侵蝕,無論是現代媒體的強力介入還是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動,這些因素都使得農村傳統文化非常脆弱,其保護和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