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有哪些非遺項目?

有哪些非遺項目?

1,侗族大歌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侗族大歌,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侗族地區壹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唱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黎平侗族大歌曾亮相,被譽為“如清泉般閃耀的音樂,穿越遠古夢境邊緣的旋律”。

2.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鑼”、“雙鼓”,是壹種集曲藝和歌舞為壹體的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式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壹般認為形成於明代。鳳陽花鼓主要分布在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

其民間藝術形式的表演形式是壹人或兩人伴著鑼鼓、舞蹈、歌唱。歷史上藝人以此為手段外出乞討,鳳陽花鼓流傳全國。清朝康乾年間,許多文人的詩詞記錄了鳳陽古畫演出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

3.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吳歌的壹個變種。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的壹種獨特形式,是勞動者在過去尋求安慰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曲。

田歌有獨唱、二重唱和三人、五人、七人和九人合唱的形式。最常見的就是把當地的悲歡離合拍成長篇愛情故事,到處傳唱。田歌的曲調有《滴水》、《大頭歌》、《楊早頭》、《秧歌》、《平調》、《急歌》、《快板》等。

4.昆曲

昆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壹,起源於明朝(14-17世紀)。昆曲的唱腔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所有的現代戲劇都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川劇、京劇。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也是培養京劇演員的基礎科目。昆曲及其戲劇結構(旦、醜、盛等角色)也被其他劇種借鑒。《牡丹亭》和《長生殿》已經成為傳統劇目。

5.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中國海南黎族人民創造的壹種紡織技藝。集紡、染、織、繡於壹體,用棉線、麻線等纖維制作衣服等生活用品。黎族人民從小就學會了紮染紗、雙面繡、單面提花等紡織技藝。人們用嘴和心來傳授技能。

  • 上一篇:中國人做生意的十大禁忌是什麽中國人做生意的十大禁忌是什麽?
  • 下一篇:食堂食品安全檢查的內容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