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韓國人來說,泡菜確實伴隨了他們非常長的壹段歷史時期,所以他們把泡菜當成壹種傳統食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跳出韓國的地域局限,可以發現泡菜的真實歷史絕對比它作為韓國傳統食品的持續時間要長。關於泡菜的起源,韓國人壹直堅持本國是源頭。但實際上,韓國泡菜帶有非常濃厚的儒家文化痕跡,起源於中國。
事實上,中國腌制泡菜的時間比韓國早得多,早在周朝寫的《詩經》中就提到了泡菜。那時候泡菜還叫嗎?哎?這個詞是什麽意思?酸菜和泡菜?。此外,北魏《齊姚敏書》中也有古人腌制鹹菜的相關記載。由此可見,泡菜在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有明確的史料為證。
韓國腌制泡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的三國時期,泡菜的腌制方法幾乎是在這個時期傳到韓國的。如上所述,因為地理緯度高,韓國每年冬天都不種果蔬,因為天氣太冷。這樣,就意味著韓國人冬天很難吃到蔬菜。為了解決這種現象,韓國人在天氣還沒有完全冷下來的時候,就開始大量制作泡菜,作為冬季的餐桌。因為地理位置和天氣不易改變,韓國壹直延續了腌制泡菜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泡菜已經演變成壹種傳統的韓國食物。
反觀中國,據說中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所以中國的食材種類遠比韓國豐富,受天氣限制也少。也正因為如此,泡菜雖然很早就在中國出現,但從來沒有像韓國那樣成為餐桌上的必備品。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中國的食物選擇太多,所以中國人不用太依賴泡菜。韓國因為食物選擇性不足,只能用泡菜作為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