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與外國繪畫史

中國傳統與外國繪畫史

先不說那些空洞的,但是對回答問題沒有任何幫助。說出實際原因: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最初的繪畫形式都是巖畫和壁畫,架上繪畫出現的比較晚,成熟的架上繪畫出現的更晚。在壁畫階段,兩個地區的繪畫媒介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用水和顏料粉畫在石膏墻上,工具都是刷子。沒有區別。後來隨著紡織和造紙工業的興起,有了可以用於架上繪畫的載體。中國最早的架上繪畫是戰國時期的帛畫,畫在絲織品上,西方最早的架上繪畫是畫在棺面上。兩者的功能是相同的。戰國時期的帛畫是作為經幡、陪葬品使用的,埃及的棺材板畫也是只用於喪葬,但兩者的載體不同。棺材是木頭做的,顏料和水混合的附著力很差,於是埃及人開始嘗試附著力更好的介質。用摻有這些東西的顏料粉作畫,有壹個特點,就是幹了以後,介質不會完全蒸發,留下壹層透明膜。顏料粉末固定在膜中,附著力好,色彩層具有獨立的美學價值。而水介質中的顏料幹燥後會滲透到基材中,不可能形成獨立的色彩層。這是中國畫和西洋畫最初的區別。

之後中國造紙業發達,紙和絲綢具有輕便、耐折、易保存、便於攜帶等諸多優點,成為中國繪畫的主要載體。這種材料吸水性強,本身柔軟,適用於水性顏料。所以國畫顏料壹直都是用水性顏料摻入桃膠,適合用水調和後塗抹在畫面上,可以反復塗抹。雖然中國也有漆畫和棺繪畫在木材表面,但這種工藝太復雜,技術限制太多,繪畫表現力有限,所以壹直沒有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唐代以後也很少見到。水媒繪畫已經成為中國人審美的主要對象,逐漸培養了中國人對水媒繪畫的濃厚興趣。此外,筆墨也是文人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中國人寫字畫畫的工具都是毛筆,沒有本質區別。因此,文人畫家憑借對筆墨的感情和對繪畫的興趣,發展了這種水墨畫形式,逐漸成為中國畫的壹大表現形式。

西方人開始用紙是很晚的事情。埃及紙莎草紙先於紙張出現,然後軟性繪畫載體是羊皮紙,制作成本相對較高,產量較低,不易作為繪畫的主要載體。所以繪畫的主流載體是延續埃及法尤姆棺槨畫像的傳統,以木材為基底,貼上壹層麻布,然後塗上厚厚的粉底,找平後用蛋黃作畫。這種物質也是西方人多年來發現的理化性質最穩定、保存時間最長、固色最強的介質。這種技術壹直延續到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初期,在西方使用了幾千年,也成為西方繪畫的傳統源頭,形成了西方人對繪畫的審美趣味。蛋黃調和劑的主要特點是含有水和油兩種物質,可以與水混合,幹燥後方便上色成膜。有利於保護色彩層,色彩層通透,表現力非常細膩,可以滿足藝術家的大部分造型需求。後來為了改善這種顏料的壹些技術性能,比如幹燥太快,對基質要求太高,藝術家還嘗試用幹燥慢的幹植物油代替蛋黃培養基。這個實驗在西方也進行了幾個世紀,最後在十五世紀由荷蘭的Van Eyck兄弟發現了壹個相對成熟的公式。所以,是有現實意義的。油畫顏料與蛋黃介質顏料的相似之處在於幹燥後成為薄膜,色層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符合西方人對繪畫的傳統欣賞趣味,因此逐漸成為西方繪畫的主流。至於紙畫,西方壹直都有,早期有紙莎草插圖,中世紀有羊皮紙書寫插圖,文藝復興時期有紙素描和水彩畫等。但由於這類載體的數量不占優勢,始終沒有成為西方繪畫的主流,表現力較弱,不會成為畫家的首選。另外,由於西方的書寫工具是鵝毛筆,是由鵝毛筆演變而來的鋼筆,與繪畫用的軟筆有很大不同,所以書法和繪畫的來源也不同。

  • 上一篇:陽江在哪裏?陽江在哪裏?是廣州嗎?
  • 下一篇:如何用雞肉做雞肉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