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善於隨機應變,以不變應萬變。中國的哲學認為,既然人是自然的壹部分,自然也是人的壹部分,那麽達到“天人合壹”的境界是很正常的。相信人類可以根據自然界的變化來預測人類的未來也是有道理的。易經是這種文化傾向的最好例子。
《周易》因其文化內涵,在春秋戰國時期已被奉為“聖人之書”。通過對《周易》的研究,人們不僅吸收了許多有價值的因素,而且逐漸形成了壹門專門的學問——易學。
年復壹年,壹代又壹代,易學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孕育了各種流派。《周易》這本書也流傳了很久,而且長盛不衰。與此同時,《周易》在民間的傳播也如火如荼,成為指導人們生活、規範人類言行的準則,成為人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指南。長期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往往用《周易》所體現的世界觀來理解和解釋這個多變而多彩的世界。
而下層的人,更多的是從“好用”的角度出發,用它來懷疑,在行動上尋求指導,所以中國的每壹個人,不管妳對《周易》是什麽態度,都是“科學的”或者“迷信的”。妳不得不承認《易經》在中國人當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它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人和任何書。這樣大規模的文化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研究和沈思嗎?
直到今天,《周易》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有人稱之為“生命的知識,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價值的源泉。”有人稱贊它是“宇宙的代數”和“科學皇冠上的寶石”
總之,《易經》以其占蔔的形式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晦澀的文字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也是中華文明的典型標誌。如果妳以為懂了《易經》就什麽都懂了,那當然是毫無根據的,但如果妳無視它的價值,壹味斥之為封建迷信,那就更愚蠢無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