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香港廟街文化

香港廟街文化

名字來源於清朝。廟街中間有壹座天後廟,即油麻地天後廟,廟街因此得名。另壹方面,由於廟街的性質與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且遊人以男性為主,所以也叫男人街。香港年輕壹代多以“老廟”作為廟街的俗稱。[編輯]1950歷史的廟街。廟街早在1887的九龍地圖上就有記載。當時廟街分為兩段,以油麻地天後廟為界。北段叫“廟北街”,南段叫“廟南街”[1]。從1920s開始,天後廟(俗稱“榕樹頭”)對面的廣場開始發展成大型休息場所,導致廟街附近出現了很多賣雜物和小吃的攤位。廣場對面的街道鐘芳街(之前英文翻譯為“公共廣場街”)也是以這個廣場命名的。1968期間,港府計劃在天後廟廣場附近興建梁顯利社區服務中心,導致在該處經營的200多名流動小販不滿搬遷安排。經過油麻地街坊會和香港警方協調,政府決定在廟街和上海街近榕樹頭劃出壹個3尺4尺的攤位安置,但以抽簽方式分配。1975年3月,當時的香港市政局在廟街劃定“小販認可區”,使廟街原有的小販得到系統化管理。廟街小販認可區包括溫明裏至鐘芳街壹段及甘肅街至南京街壹段,並有近600個指定位置供小販擺賣。攤位本來是晚上開的,1998的營業時間從中午開始改了。【編輯】專門用來做特色煲仔飯的炭爐,每天傍晚開始營業,廟街沿線的小攤也開始陸續營業。攤位上賣的商品相當多樣化,有男裝、工藝品、茶具、玉器、古董、廉價電子產品,甚至成人用品。天後宮外有很多算命亭,附近有時會有傳統粵劇表演。早些年,有壹些武術家在這裏表演和賣藥。此外,廟街還有很多香港本地特色的小吃攤,有海鮮、煲仔飯、各種面食等。由於其大眾化的價格和良好的聲譽,它很受居民和外國遊客的歡迎。廟街也有壹些麻雀館,有些有幾十年的歷史,有傳統文化特色。大部分都是老壹輩人光顧的。
  • 上一篇:非技術背景的人可以做項目經理嗎?
  • 下一篇:如何用大豆制作豆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