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黃土高原的少數民族

黃土高原的少數民族

我國西部牧區和東部農區之間存在著廣闊的農牧交錯帶。其地理位置,大致以內蒙古自治區的海拉爾-錫林浩特-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呼和浩特-銀川-甘肅省的蘭州-青海省的西寧-西藏自治區的拉薩-雲南省的昆明-貴州省的貴陽等高原城市系列及其連線為壹面,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吉林省的長春-遼寧省的沈陽-北京-河北省的石家莊-陜西省的Xi-四川省的成都-重慶等平原盆地城市及其連線為另壹面,以及這兩個城市系列及其連線之間的廣大區域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裏,覆蓋16個省(市、自治區),600多個縣(旗),2億多人口。

農牧交錯帶不同於西部牧區和東部農區。在地理、氣候、農林牧產業結構、生態、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有著自己特殊的地位。

第壹,東西方之間的過渡地帶

中國西部牧區以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蒙新沙漠地區為主。其幅員遼闊,氣候幹旱,人口稀少,經濟發展落後,被稱為‘西部落後地區’。東部農業區以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珠江三角洲平原及其相間的低丘為主。東臨大海,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故稱‘東部發達地區’。農牧交錯帶位於二者之間,具有突出的過渡性和邊際優勢效應。

1,高原向平原和盆地過渡

農牧交錯帶可分為四個區段:東北區段,是蒙古高原向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華北是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西北段是黃土高原向關中平原的過渡地帶。西南段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帶。在這麽大的地理過渡區,形成了壹系列的山脈、峽谷、河流和小溪。

2.從幹旱地區向濕潤地區過渡

農牧交錯帶的東北、華北、西北部分為年降雨量小於300毫米的幹旱區,東部為年降雨量大於500毫米的濕潤區,也就是說,農牧交錯帶的東北、華北、西北段屬於半幹旱半濕潤區。農牧交錯帶西南段屬於亞熱帶濕潤區和高寒草甸草原區。而橫斷山區的氣候和植被是垂直分布的。

3.從牧區向農區過渡

天然放牧草地和農田交替分布,是農牧交錯帶的主要標誌。西部天然草地面積較大,但農田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局部有灌溉條件或濕度較低的河谷地區);從西到東,天然草地的比例在逐漸減少,耕地在增加。到了平原或盆地後,以農田為主,天然草地很少。這是農牧交錯帶土地利用結構的區域性變化。

4.從少數民族聚居區向漢族聚居區過渡。

中國的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大多集中在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農牧交錯帶是壹個多民族交匯的居住區。說到以農耕為主的平原和盆地,就是漢族集中區。因此,農牧交錯帶是中國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交流與合作的關鍵地帶。

  • 上一篇:目標管理方法與傳統管理方法的區別
  • 下一篇:仙女燙發分享佛教少女美麗時尚的發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