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鼓詞中的溫州鼓詞

鼓詞中的溫州鼓詞

說到溫州鼓詞的由來,再來說說鼓詞藝人流傳的“老爺爺”的說法。藝術家們說,溫州骨瓷的“祖師爺”是唐的叔叔。他從小聰明,擅長寫作和詩歌,精通音律。後來因為生病,感受到失明的痛苦,就教盲人唱鼓自娛,於是民間就有了鼓。

溫州鼓詞歷史悠久。從文學形式來看。與唐代的變文壹脈相承,因為“敦煌變文是後世各類說唱文學的開山之作。”

關於其具體形成時間,該說始於南宋。持這種觀點的人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作為分析論證的依據。金兵入侵,宋朝南遷。隨後,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曲藝作為漢族民間流行的說唱形式,也隨著民族的遷徙而南下。

據另壹位發言者說,溫州鼓詞“始於明代,由衡陽巷的歌曲和歌詞結合而成。”衡陽,即今天的平陽;巷之歌指的是民間小調。當時,反對派的文人和聰明的盲人藝術家繼承了古代音樂的衣缽,並吸收了當地的民間曲調,創造了說唱形式。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器樂和音樂越來越完善。在舊社會,鼓詞藝人的地位很低,鼓詞不被達官貴人、富豪視為藝術,被排斥在藝術的殿堂之外,解放前,當時的先生們不承認它是文藝,解放後,藝人翻身了。他們不僅在政治上是國家的主人,而且在黨和政府的控制下組織了曲藝家協會。在經濟上,工人和農民的生活都在改善。於是溫州鼓詞脫胎換骨。現在溫州農村幾乎到處都能聽到鼓詞優美的音樂,群眾也喜歡哼幾首流行的鼓詞曲調。溫州鼓詞按唱法可分為兩種:壹種叫“平辭”,壹種叫“大辭”,又稱“娘娘辭”,用於懲罰人們婚喪嫁娶,或因爭執認錯。解放前,他們在供奉女神的寺廟裏唱歌。唱大話時,用鼓打,打大鼓,敲大鑼。曲調響亮、粗獷、原始。它的主副歌是《陳十四皇後》,唱的是陳十四學會殺魔的故事,可以唱幾天幾夜。

溫州鼓詞有唱有說,以唱為主。其唱腔和曲調具有濃郁的南方民歌風味,鼓詞的基本曲調有慢板、流水、緊板等。由於溫州鼓詞是用溫州方言(以瑞安語為基礎)演唱的,各地聲部不同,唱法也不同,唱法分為南派和北派。南派曲調細膩柔和;北方曲調粗獷樸實。溫州鼓詞善於抒情和敘事,歌詞通俗易懂,具有豐富的大眾詞匯和民間諺語。歌的形式有三種,分別是“摺疊書”、“小說”、“書籍”。它的句法結構基本上是七句,有時會用到五句和重疊板。其文體壹般由韻文和倒白組成。押韻非常自然,音節和諧,保持了民間說唱音樂的特點。

溫州鼓詞唱腔中使用的主要樂器有平鼓、三紋板、牛筋琴、小捧月等。所以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壹個人可以在壹場表演中演奏四六種樂器。同時,壹個人要同時扮演各種角色(目前用的是男女對唱),要求字念清楚,人物刻畫細致。劇情要交代詳細,人物性格和舉止要把握準確。壹個人可以塑造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物,模仿各種聲音渲染氣氛。溫州鼓詞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和歷史小說,其中多表現家庭悲歡和愛情故事。交往的倫理道德、審美情趣和人生價值與傳統文化精神是壹致的。具有溫州人文特色的鼓樂有高鶚吳三春、王狀元、陳十四魔等。,以及九美圖、粉妝樓、杜爾梅、嶽川、貓王、神榜。溫州鼓詞是用聽覺思維去聯想、想象和再現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畫面。它已經成為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成為文盲人群中流行的壹種藝術表現形式。已知的溫州鼓詞藝術傳承者有清代的白門松、阿廣二、毛興發、陳昌德,民國的曹代青、陳仁蓮、、李、白、王,建國以來的關華山、阮石池、鄭、丁靈生、、方克多、徐玉燕、林秀珍等。

  •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手抄報內容簡單。
  • 下一篇:中國武術與現代格鬥相比,勝率更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