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賽龍舟有了不同的形式和習俗。全國各地不同民族的龍舟比賽和龍舟競渡,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
戴
傣族人的龍舟長近40米,寬1米。兩個尖端向上翹起,像壹個巨大的梭子,細長的木質龍舟上布滿了五顏六色的圖案。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賽龍舟是潑水節的主要內容之壹,通常在潑水節的第壹天舉行。
賽龍舟那天,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早早來到河邊。每壹艘參加龍舟比賽的龍舟都已經準備好了,紅綠相間的龍舟在起點壹字排開。三聲槍響,龍舟賽正式開始。每艘龍舟上都有幾十個人,包括頭上戴著紅布的年輕人。近幾年出現了穿筒裙的女生。每只船的中間都站著壹個拿著大鑼的指揮,他壹邊喊壹邊打著有節奏的鑼來指揮劃槳的速度,船尾有幾個人動著槳來掌握船的航行方向。水兵分坐兩旁,順著鑼聲的節奏奮力劃槳,龍舟如離弦之箭帶著浪花向前駛去。兩岸民眾在鑼鼓聲中載歌載舞,歡呼雀躍。第壹艘龍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祝賀,水手們興奮地跳入水中,從江灘沖到敬酒臺上,喝了壹大壺甜茶和壹大碗酒,享受著龍舟賽第壹名的榮譽和待遇。歡呼聲、歌聲、鑼鼓聲、掌聲嘈雜。
白(巴)
白族人民在八月初八劃龍舟。大山深處是大大小小的深潭,積雪融化後靜謐而神秘。有的深潭壹望無際,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對大海有著神聖的崇敬。他們把這種像海水壹樣藍的深潭叫做“海子”,也就是大海的兒子。
“下海”是白族的傳統節日,劃龍舟是下海的主要活動。龍舟除了彩旗、繡球、鈴鐺,還被繪成黃龍、黑龍、青龍。每艘龍舟通常有20名劃手,龍舟頭有幾個樂隊在比賽時伴奏和助威。比賽開始後,喊聲、歡呼聲、鑼聲、嗩吶聲、鐘聲不斷響起,好不熱鬧。每次龍舟繞過海子的轉折點標誌後,第壹個回到起點的為勝者。
苗族
苗族的龍舟賽與眾不同,尤其是龍舟的制作獨具風格。它是由三根巨大的樹幹挖掘而成的原始龍舟,看起來古樸而堅固。中間的是龍舟,長約7尺,寬約3尺;左右龍舟長約5尺,寬約3尺。中間的母船和旁邊的兩艘子船並列綁在壹起。船頭和船尾分別做成龍頭和龍尾的形狀,然後塗上各種顏色,三船合壹的龍舟就形成了。
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日是苗族的“端午節”。在這壹天,苗族人習慣乘龍舟走親訪友。每當穿越村莊時,龍舟會發射它的矛槍,而親戚朋友會在岸邊點燃鞭炮來歡迎它。龍舟靠岸後,劃手把船邊的菜和飯拿出來吃,孩子們只好圍著討要“路邊飯”。據說吃了龍舟上的蔬菜和米飯可以避免和消除災難。比賽期間,家禽被掛在龍舟的船頭以示好運。每艘龍舟的苗族船工都是勇猛強壯,頭戴馬尾辮帽,手持細長的木槳,沿著鑼的節奏奮力劃槳。苗族劃龍舟有個習俗,就是如果他們之間有隔閡,只要上了龍舟,就要握手言和。這種三合壹的龍舟本身就是團結和諧的象征;其次,參加賽龍舟的人壹定要以自己的農活為榮,比如插秧,不然會被大家嘲諷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