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人合壹”到“天人互泰”
“天人合壹”思想,是在中華文明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而當代“天人互泰”理念,則是“天人合壹”的壹脈賡續,是中華文明的嶄新綻放,其旨在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真善美”的辯證統壹。
“天人合壹”之“壹”,即元、始。“壹畫開天”、“壹也者,萬物之本也”。“唯初太極,道立於壹,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天人合壹”,源於古代莊子《齊物論》中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壹”觀點。認為人與天地是同源壹統的有機結合體,蘊含著人與萬物同構、同體、同象、同理、同律、同心、同氣……等關系。其思想核心:萬物合壹。而正式使用“天人合壹”壹詞,是北宋思想家張載在其《正蒙·乾稱篇》中。此外,中國古代天人觀還有“天人合德”“天人之分”“天人感應”“天人交相勝”等。
“天人互泰”是指天與人、人與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諧美好的常態關系,即天人和諧***生關系。“天人互泰”之“泰”,即“安寧”,“泰,通也”,也作“極”、“太”。《易經》中“泰”卦,是陰陽和諧、包容壹體的完整結合。“天人互泰”壹詞,源於當代梁缺《天人互泰》中的“與天為善,其趣無窮;與地為善,其益無窮;與人為善,其樂無窮。天人互泰,方存浩長”。其思想核心:萬物互泰。
天人互泰理念,彰顯人與自然關系合規律性的“真”。它將人與自然和諧***生作為價值判斷標準,堅持人的價值與自然價值的有機統壹,反對人們將自然和人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要求人與自然實現“互泰”為理想目標,避免人與自然在“互害”及“征服與報復”中兩敗俱傷,保障人與自然在***生中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天人互泰對人與自然關系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天人觀本真的最高體現。
天人互泰理念,展示人與自然關系合目的性的“善”。它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與人的倫理關系緊密結合壹起,體現著人類實踐活動的合目的性。在探究人與自然關系上,以取法天道,合乎自然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倡導人們應持仁德之心,與自然萬物始終保持著友好善良關系,突出了人與自然雙向互動的至善境界。
天人互泰理念,倡導人與自然關系合社會性的“美”。它將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和、平衡、對稱、協調”之美融為壹體,是壹幅大自然美好畫卷,是美的最高境界,反映人們對社會價值的***同追求,並給人類文明體系提供了良好條件。其理念將為人類***建地球美好家園註入精神活力。
“天人互泰”是以“天人合壹”理念為基石的新構建,是以中華民族文化為根脈的新發展,它著重探究“互泰”思想及“因果”循環,強調人對自然的能動作用,突顯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是對天人關系理論的新貢獻。(文/啠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