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是人類生活的壹個元素,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它既滿足了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又代表了壹定時期的文化。服裝的款式和演變,服裝面料的選擇和搭配,服裝色彩的選擇和組合,特定場合著裝的選擇和習慣,都記錄著特定時期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反映著人們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也烙上了特定時代的印記。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的優秀文化,也是人類社會創造的寶貴財富,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傳承優良傳統、不斷提高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尤為重要。
揚長避短,突出和諧與協調是傳承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關鍵。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被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占統治地位的儒家中庸思想所束縛,受政治因素影響很大。直到20世紀中期,綠色覆蓋全國的現象,特殊服裝“幹衣”和激情“灰色”使服裝呈現出簡單統壹的困境。這些不利於服飾文化發展的陋習,應該摒棄。但幾千年來作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發展主流的“和諧、協調”文化應該發揚光大,如以原色為主要表現的大氣、豪放的色彩文化;為了追求內涵與表現的完全統壹,最大限度地實現服裝與自然、社會、人的統壹美的原則;以及以民間吉祥圖像為特征的表現形式。
吸收西方先進文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實現“中西合璧”,是傳承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有效途徑。服飾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的支撐,這壹點已經被歷史所證實。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科技水平已接近發達國家,但在很多方面仍有較大差距,如西方色彩學、服裝、化工技術的“變異”優勢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吸收和引進,“洋為中用”。特別是國外紡織技術的引進,如無紡技術,將對中國服裝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堅持百花齊放的方針,是傳承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基本形式。中國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也是壹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中國是壹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服飾文化的追求必然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任何簡單化都會影響其發展。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自由競爭,自由發展,集百家之長,揚百家之優,以適應中國服飾文化發展的規律。服飾文化是人類創造的,是動態的。隨著人類的進步,不同群體之間不斷的文化交流,必將催生新的服飾文化模式,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樹必將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