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註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當今,我們壹直在強調,倡導要使社會成為壹個諧社會。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我們大學生作為年輕的壹代,意氣奮發的壹代,是這壹主旨的先鋒者。
同學間我們要“推己及人”,關心他人;在人和人的相處過程中,應當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強調社會和諧,講求和睦相處,倡導團結互助,追求天人和諧,人際和諧,身心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科克驕防矜。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謙敬禮讓是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在中國傳統道德中,謙敬即是個人自身修養的美德,也是為人處世的道德要求。謙即自謙,虛以處己;敬即敬人,禮以待人。這些是我們小時候父母就教我們的道理。
(4)倡導言行壹致,強調恪守誠信。
在中國古人看來,誠是指壹種真實無妄,表裏如壹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養心莫善於誠”。信是指壹種誠實不欺,遵守諾言的品格。誠信的內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事以誠為本,取信於人誠信之德在於言必信,行必果,言行壹致,表裏如壹,講究信用,遵守諾言。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壹種高層次的需要。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人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動物,是因為人有道德,因而,人們除了有物質需要外,還有精神需要,而壹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道德需要是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實現這種追求,就應當明智。
在我們大學生活中,其實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就是壹種對於自身精神境界的高層次的需要。學習黨章,上黨課都是我們精神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