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母戊鼎。河南安陽殷墟壹座商代古墓1939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代或祖甲為祭祀其母吳而制作的禮器,是商周青銅器中的精品。國家壹級文物65438至0959年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2.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倫山腰1938,是商代晚期的青銅禮器和祭祀用品。位列傳世十大國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3、銅像。三星堆出土的商代人像銅像。三星堆遺址距今3000-5000年,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這兩件器物非常有名,是三星堆青銅器的代表。
4.毛丁公。西周晚期毛鑄造的青銅器,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陜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出土。三腳架高53.8厘米,直徑47.9厘米。圓,兩耳,腹深外鼓,三蹄三足,沿口有重環紋,形制端莊穩重。
5.蓮鶴方壺。春秋時期的蓮鶴方壺,春秋中期的青銅盛酒容器或盛水容器,1923河南新鄭李家樓鞏崢墓出土。此壺主體為西周晚期以來流行的方形壺形,有蓋、有耳、有圈足,重心在小腹,通體和底部均有裝飾,不僅造成了異常華麗的裝飾效果,也反映了春秋時期青銅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6.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是春秋末期越國的壹件青銅器。湖北江陵馬山5號楚墓出土。又稱“天下第壹劍”。收藏與湖北省博物館。因為劍鍍了壹層0.1 mm的鉻,所以千年不銹。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這個圖案含有很高的硫,因為硫化銅可以防止生銹。早在2500年前,這種防銹技術就令人驚嘆。
7.1978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戰國早期文物曾侯乙編鐘,中國第壹批禁止出國(境)文物。鐘座呈方形,長11.83m,分為上、中、下三層。編鐘65個,總重量2500kg,音域跨越五個半八度。
8.秦始皇陵的青銅車馬。秦始皇陵銅車馬是隨秦始皇陵陪葬的大型銅車馬模型,出土於中國陜西臨潼秦始皇陵西側1980。是目前發現最早、體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車馬。* * *兩次,壹前壹後排列。修復後,它的大小約為真馬的壹半,由7000多個零件組成。制作日期約為陵墓建造時期,即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
9.長辛宮燈。西漢長辛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裏處的壹處山崖上)中山景王之妻竇婉墓,現藏河北省博物館。宮燈的燈體是壹位鎏金的宮女,雙手捧燈而坐,神態幽雅。
10,銅奔馬。馬踏,又名馬闕、青銅奔馬、馬襲鴉、鷹(鷂)搶馬、馬踏飛鷹、淩雲奔馬等。,是壹件東漢青銅器,出土於1969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將領張和他的妻子壹起葬在這座陵墓裏,這座陵墓現在位於甘肅省博物館。